隨筆盡善盡美的文化
(2009-03-05 21:05:54)
下一個
東方的經學相對西方而言,可以六字表大不同:盡善矣,盡美矣。而這盡善盡美的學問,又似乎有偏愛的傾向,非心向正道之人不能得而居之。蓋而言之,東方文化重的是正道之然、及其之所以然的世間大學問。
辜鴻銘在中國人的精神一書中,對中國人的情操給予了一種十分精彩的描述。他認為真正的中國人之所以區別於西方人等,是因為真正的中國人具有成年人的頭腦與孩子的心靈。這,便是東方古老文化道德經中“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的境界吧。
進而言之,這位大儒又做了那個時代的美國人博大淳樸,卻不精深;英國人精深淳樸,卻不博大;德國人精深博大,卻又不淳樸的比較。而法國人作為能夠最好地理解真正中國人和中國文明的民族,究其原因,便是因為他們優雅。可惜了法國人,有了優雅,卻又沒有德國的精深、美國的博大、以及英國的淳樸。這,就是前清遺老眼中的一種精神:博大、淳樸、精深並且優雅。而在他這樣一位學究看來,同時具備此四項者,唯有真正的中國人。
拋開這樣一種對於人的概括是否實際不談,於筆者看來,這確是隻有熟知我中國或東方文化的人方能理解並體會的一種觀點,並且用來表述這種文化影響下國人所應該具有的一種素質,並不為過。
東方的文化,直指人心。這一點與求諸於外的西學不同。就哲學言,西學強調理性的嚴謹思考,思考的對象是心外的世界。就宗教言,西學承認自我的軟弱,並因此期望通過信求救贖。直指人心的東方文化則大不同。東方學問,一切求諸於己,以自觀從而觀世界,二者等類齊觀,成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大學。明心便能見性,自是方能知之,明己心見己性,方能入正途求解脫,受益於一方文化。
正因此特質,中華文化便非心機叵測、縱欲於心者所能達。同樣的道學經典,有人看了就反自然之本意練起了長生術,敬鬼神而遠之的孔子被搞成了黑帝之子,尤其強調不可住相的釋迦牟尼的相身全世界到處樹立、受人香火保佑升官發財不被雙規。老實說,人家佛祖才沒那功夫管那些閑事。懂點佛學的人都當知道,菩薩佛祖都是不受人拜的,這一點世人當切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