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亂談學問與品格

(2006-10-18 19:41:54) 下一個
有了點時間,突然想用一點數理邏輯的知識描述一下當今盛行的學問與品格的關係,並作一點討論。

一談:
非一流的學問-〉非一流的品格 (否:此處否實為不一定,下同)
非一流的品格-〉非一流的學問(否)
或逆否命題:
一流的品格-〉一流的學問(否)
一流的學問-〉一流的品格 (否)
結論:
品格與學問無必然聯係。

那為什麽總有人將二者混為一談?

二談:
因為,上麵的論述有一個前提,就是在概念上講品格與學問互不能隸屬,即品格裏沒有關於學問的成分,而學問裏也沒有關於品格的成分。如,數理化等自然科學就是獨立於個人品格的東西。
因此當有人指摘楊振寧的個人品格時,卻不能側擊到他的學問。因此便少見有人在評價楊老時,提出其人品與學問是互為影響的。(除了在談到與李的矛盾時,而那卻不是他們的學問本身了。)

而對於某些學問,如研究文學,文化,曆史,及信仰等方麵的學問就不同了,那種學問在很大程度上與品格有很大的關係,因此這在中國曆史上以此類學問為主要學問的時期便特別強調一個人的品格。
如我們之所以能讀到《史記》,那僅是因為有了司馬遷那樣的人。

因此上麵的推論便不能完全成立了,而變成了下麵的樣子了。

非一流的學問-〉非一流的品格 (否)
非一流的品格-〉非一流的學問(是)
或逆否命題:
一流的品格-〉一流的學問(否)
一流的學問-〉一流的品格 (是)

結論:
一流的學問是一流的品格的充分條件,又或“一流的學問,背後是一流的人品;沒有一流的人品,做不出一流的學問來。”又換句話說,有一流學問的人是而且隻是有一流品格的人中的一部分。

對於視此類學問為一種追求的人來講,個人品格便因此相當的重要。

這便應了錢鍾書的名言:“大抵學問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之事,朝市之顯學必成俗學。”

荒江野老, 二三, 素心人, 深刻地勾畫出了什麽是品格,及大抵的學問是如何用品格錘煉出來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