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空間

自嗟名利客,擾擾在人間
正文

夢中的呼倫貝爾(3)--內蒙風情

(2006-08-18 19:44:12) 下一個

7月13日 白音呼碩草原---內蒙風情
旅遊普遍強調不以追求經濟利益為目的的特點,我覺得應該強調民俗風情.說到底,人畢竟是以群居的形勢存在並延續,人更要關心人更要去愛人.在愛與被愛的過程裏,才會深刻體會到生命的美麗及可貴.而到白音呼碩就能體驗到內蒙風情.

從海拉爾車行一個小時就又可以發現建在小山丘上的蒙古包,近看才知這就是敖包.草原上標誌建築比較少,所以敖包都建在比平地稍高一點的小山丘上.四周是用石頭壘成的高約1.5M的圓形的石牆,中間堆上土,在土堆上放些比較粗壯的樹枝,上麵掛著許多哈達.原來祭拜時,逆時針圍繞敖包走三圈後,要把哈達獻給山神,這樣據說能把自己的意願更好的告訴山神.敖包大大小小規模不一,上麵除了哈達還有一些更為鮮豔的各種顏色的布條,所以在茫茫的草原上很是醒目.

祭拜儀式結束後,我們進入附近的一家牧民的蒙古包.聽說,草原上的姑娘一直都用歌聲和美酒招待遠方的客人.雙手接過姑娘遞過來的斟滿白酒的銀製的小酒杯,先用食指蘸上少許的白酒,和拇指碾一碾,往天彈一下,再往地上彈一下,以示敬天地.最後再往自己的額頭上抹一下,以示敬祖先.大家以後去蒙古時最好記得蒙古人的這個習俗.

喝過內蒙特有的磚茶後,大家換上了蒙古袍.來日本以後發現日本人大部分都認為蒙古人是他們的祖先.他們引以為證的依據是他們日本人小時候屁股上都和蒙古人一樣有蒙古斑.而我們漢人沒有.我剛開始根本就沒聽過這個說法,記得橋本問我,你屁股上也有蒙古斑嗎?我當時想,這麽大歲數的人怎麽也這毛病.生平第一次真正的騎馬,騎真正的馬.馬背比我想象的要高要窄要不舒服,這和在長城腳下2塊錢就可以和它照一次像的馬不大一樣,還留這許多野性,聽說是才套來剛馴服還不到兩個月.高大的蒙古馬很讓我覺得有一些男人氣,任憑打罵,聽若枉聞,置之不理,讓我有一些受藐視的感覺.旁邊的小阿哥很羞澀的笑了一笑,接過韁繩,先是跟馬說了一句什麽,馬就開始跑起來.小阿哥疾步緊跟,接著一個漂亮的飛躍動作就騎在了馬背上.我一下子就想起了郭靖. 以後的幾天一有機會我就練騎馬,我覺得騎著駿馬馳騁在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上很有一些巾幗英雄的味道,英姿颯爽.算是自己過把癮吧.騎馬很辛苦,骨頭被巔得快要散架,睡覺時不敢仰臥,洗澡時不敢全身泡在水裏.有一些苦是自己心甘情願去吃的,就像騎馬,就像一個人背起行囊去遠方.心甘情願吃的苦對自己總是一種享受.隻不過隨著年齡增長,有這種苦吃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前幾年會雄心萬丈,我要我的追求,為了我的追求我要付出我的一切.但逐漸的追求的目標越來越模糊,背負的重荷似乎也越來越重.作繭自封,好象就是這樣. 在草原上時,我想到許多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藍藍的天上白雲飄,草原之夜,草原讚歌,馬兒啊,你慢些走,敖包相會...太多了,我很慶幸我知道這些老歌,原來,二三十年前的人要比今天的人更愛草原.相信那些歌會變成和草原相伴的一種永恒.

晚宴是手扒肉.日程計劃上清楚的寫著在蒙古包吃最體現蒙古風情的手扒肉.攝影記者零零碎碎各種各樣的用具擺了一堆,打算推出此行重頭戲,不想抬上來的卻是一隻煮全羊,所謂吃手扒肉就是滿漢回蒙各族人民及日本帝國主義列強用手一起瓜分這隻水煮羊的過程.後來看過錄像,說大家吃的滿臉油實在有損形象,日本人又不太喜歡吃羊肉,於是這一段就無情的被刪掉了.我不太吃羊肉,吃不來那種味道,嚼在嘴裏就像嚼著一塊橡皮筋.另外,吃手扒肉時,聽說喝啤酒要瀉肚子,所以要喝60度以上的高粱製的蒸餾酒.一頓飯吃下來,羊沒吃到幾口,酒杯灌了一肚子.走出蒙古包時,草原已經在眼前晃了.那幾個日本人更是早就被打倒了.

後記:
花了一上午好不容易編輯完,聚精會神,幾乎是一氣嗬成.在點預覽信息時鬼差神使的碰到了間距3毫米的清除信息鍵.簡直傷心欲絕.很久沒這麽傷心了.自作自受,隻好再寫一遍.
第一次寫時是真心在寫,就像跟好多好朋友聊天一樣,想到哪裏就聊到哪裏.第二次寫時總是跳不出來第一次寫的小圈圈,而又完整的回憶不起來,心裏很是憤慨.越想越生氣,怎麽會丟失呢.於是就除了這麽一篇流水帳,大家全當飯後涼茶吧.明天是呼和諾而草原.以後的行程大概是滿洲裏,呼和浩特,包頭,伊克昭盟鄂爾多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雲林 回複 悄悄話 太高抬我了。
我說過,這是我頭幾年寫的文章,但是去了那麽多地方,內蒙還是最讓我魂牽夢係的地方。我愛草原,愛生活在那裏質樸的草原人。
我陸續會把後麵的文章也貼過來,有時間湊合著看吧。
倚天看海 回複 悄悄話 您真是高產,每天逛草原吃羊肉,還大篇大篇地寫好文章,有時候不過癮還要寫兩遍,有知識有趣還有抒情,文筆真讓人羨慕。還有什麽都貼出來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