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黃鸝四條腿

大家好,小黃鸝博客開通了。
個人資料
正文

恂恂如偏偏如和老板娘-答seame的文章

(2008-01-09 21:33:14) 下一個

    第一個問題,我罵過老板娘麽?

    回答:沒有。


    [注]此問題是為了某小人挑撥我罵老板娘時我的回答
    很高興老板娘支持我的意見

    第二個問題, 恂恂如怎麽解釋?
    我先說目前流行的解釋,是說戰戰栗栗謙虛謹慎的意思。
    
    但是說文的意思,恂,有信心的樣子。

   
    第三個問題,偏偏如怎麽解釋?
    我先說目前流行的解釋,是說很有辯才的樣子。
   
    但是說文的意思,偏,就是歪斜謙虛的意思。

    也就是說,如果按照說文呢,孔子就是對周圍的人很傲慢,沉默寡言;對上麵的人很謙虛,說話非常謹慎。 這個解釋和孔子的其餘方麵的為人是一貫的,我傾向這種解釋。

    而流行的解釋跟這個說法恰好相反。

    
    [注]這兩個問題是為了回答芝麻45轉貼關於偏偏如的文章的。
    原創文章,嚴禁剽竊,歡迎轉載,注明出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兩隻黃鸝 回複 悄悄話 主張矯枉必須過正的魯迅先生曾經把四書五經列入寫滿吃人的陳年流水簿子,後來某黨的天下後,魯迅先生被捧成了代替夫子的聖人,凡是他罵過的都不是好東西,凡是他批判過的都是大謬論。不過這也實在不是魯迅先生的本意,文人打嘴仗隻要不說我吊你老母都算是合情合理。


回國期間碰巧在北京各大書店看到《菊與刀》乘著福田康夫的順風飛機熱銷,還是中英文兩冊捆綁銷售,讓學習英文熱情高漲的國人不得不買。這本書是出自一位美國人類學者發表於二戰後美軍托管期間,旨在分析日本的國民性以便更好地管理。如果今天才被中國人發現並已為看了它就可以去讀懂今天的日本人,我們的學習方式實在是太慢太蠢了。


日本人雖然對中國人情感複雜,但是卻非常尊重中國文化,上到天皇的年號名字,下到民間的各種公司名稱,很多都是源自《論語》甚至是《孫子兵法》,武士道裏所包含的除了尚武其實就是儒教古訓的翻版。高中課本裏“漢文、漢詩”,無論是比重還是難度都不亞於中國同等教材。中國的古籍在日本不是時髦刊物,早已被運用成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甚至被用來反唇相譏中國人。


隨便找句看看:“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也。”


大意是:孔子麵對同鄉親朋,穩重恭敬,少言寡語甚至像不會說話的人。而在廟堂之上討論政務之時卻侃侃而談機智明辨,卻沒有失卻謹慎周密。


生活中的我們恰恰相反,麵對自己的親朋好友遊刃自如,甚至經常出言不遜。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到廟堂之處作辯論,可是分明已是不分場合地點的“便便言”代替了恂恂唯謹,最後竟發展成暴言暴行。


《菊與刀》提到日本人的羞恥感大於犯罪感,有些困惑,犯罪難道不是恥麽?討教一位國學家,他說比盜竊殺人更罪惡的是作為人,在意識、人格、靈魂上的墮落退化。反觀今日之國人,隨地吐痰挖鼻孔扔垃圾固然已是家常便飯,暴言暴行竟然都歸為愛國做法值得尊重,真真應了“打砸有理,愛國無罪”那句鄰人的取笑。土豆墨汁礦泉水臭雞蛋有什麽威力呢?徒糜彈藥耳。不知自己成了國際笑柄還覺得是揮斥方遒般的瀟灑。


子曰上士殺人使筆端,美國人寫出了《菊與刀》這樣讓日本人自己都大吃一驚的東西,打敗對方不一定要巨大的拳頭,要抓住它的心神,摧毀它的意誌,可惜搖頭晃腦誦名言的那些中國人卻忘記了。


日本人發現自己跟不上時代洋人要登堂入室的時候,一樣的迷茫倉皇過。一位叫做福澤諭吉的思想家提出脫亞論,建議政府丟掉中國這個曾經的老師,尋找新的思想支撐。他還尖銳地指出了中國人從來不敢麵對現狀,遇事隻會退回到孔廟裏找安慰自欺然後欺人。


在古舊書店淘到《醜陋的日本人》這本書,粗粗看了驚訝這寫於22年前的書竟然如同預言,簡直就是今天社會的側麵像。該書作者同柏楊先生一樣受盡攻擊,彼時日本正處在經濟泡沫之時舉國得意忘形,那裏容得下隻言片語的批評,作者也受到恐嚇謾罵據說最終被左遷。


良心畫家陳丹青說:“魯迅真是偉大,無論什麽事情都可以找到一句他老人家的話來評論”。被無端地扣上了聖人帽子的孔子更是,無論什麽對錯都可以算在他頭上,中國盛產伍子胥,最擅長就是掘墓鞭屍。


做事情都沒有力氣,盡想著投機取巧,罵人時候精神矍鑠,愚魯粗暴,用伍子胥作比喻似乎又高抬了這些人。


孔子何許人?老師,國內統一說法,人民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義務教書掃盲耽誤了出仕貧困潦倒的行為在今天是要站到那個什麽“年度感動中國”的舞台上得到讚揚的,何錯之有?


學說被利用被斷章取義被盲目崇拜,這並不是他的錯。春秋戰國諸子百家,贏政一把火隻剩下孔家,後來又被封了聖人,這也不是仲尼同誌的錯。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不知道今日國人能否讀懂,麵對世相作何感想。


在破盡了四舊,某個主義幻想破滅之後,寂寞的人們突然想起了還有一位這樣的智者,慌不擇路又一窩蜂地跑去頂禮膜拜,有學者乘機借此搞活經濟一時間京畿紙貴,掀起人人爭讀《論語》高潮。於是又有人搖頭歎氣,但總比不讀書不知禮儀廉恥的好,甚至有人結黨跳出來抵製,用博士帽當作大鐵錘掄,笑料十足。


中國近代最大的悲劇是沒有產生過一個強有力明智的思想家,都是隻言片語或自相矛盾罷了。而已經被政治統管的宗教、教育、學術,醬缸都不是,醬缸再臭尚有蛆蟲蠕動,如今的樣子隻能說一如沙漠中等待被風化的殘骸。


曾聽過酒精中毒屢戒不改的患者喃喃自語:“酒是好東西,我是壞家夥”。


夫子何錯?《論語》何謬?錯的是人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