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黃鸝四條腿

大家好,小黃鸝博客開通了。
個人資料
正文

老子的認識論

(2006-05-13 14:12:59) 下一個
老子的《道德經》是最不好解讀的。

《史記》卷63說老子是周守藏室之史,這個信息大概給我們說明了老子的難以理解。

即使背誦了老子,甚至倒著背,未必能懂得《道德經》的含義,即使沒讀過《道德經》, 卻可能和老子的有些想法溝通, 因為老子的理論大都是曆史的總結。不讀曆史,沒有批判現實主義, 老子的《道德經》就變成了夢囈。

老子又是最特別的。諸子百家隻有他有著作,別的人都是後人紀錄的。所以直到現在我們依然不知道這個寫《道德經》的作者到底是誰,沒有爭議的稱法隻能叫他為道德子了。

老子玄妙,老子深奧,老子不可思議,老子也很頑皮。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也許知道他的“道"為世人所不知,所以一開始就
提醒讀者說,他講得道是非常道。

老子的認識論是非常特別的,他似乎並不相信絕對真理。在孔墨尚賢成為顯學的時候,老子卻沐浴著陽光,伸著懶腰說: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
老子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對於思想意誌精神一點也不感冒,他認為這些東西是爭吵的源泉。老百姓能吃飽飯才是最重要的,老百姓身體健康才是重要的,其餘都是胡扯。


老子的認識論是相對的,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老子說,美麗這個東西不見得好,大家都知道了一個東西之所以為美,也就同時知道了惡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善良的原因,也就知道了不善良的緣故。 什麽事情都是正反兩麵對立的,所以聖人從來不貪功,不說自己高尚,即使有了功,也不居功自傲。

老子似乎對人性善並不非常樂觀。 老子非常強調人的好勝心,一旦自我標榜,那麽別人就會不服氣, 從而產生爭鬥。所以老子的無為,不是什麽也不幹,而是不要為那些招人嫉妒怨恨的事情。

然而曆史跟老子開了一個非常大的玩笑,那個高談闊論的玄學卻是以老子思想繼承者自居的。這個事情產生的原因在於老子的另外一句話:名可名,非常名。

既然老子說他的名詞跟普通人理解的名詞不一樣,那麽它的理論本身就會產生各種不同的解釋。

老子的道也並不僅是相對性,老子對於他自己的理解的道是看得非常高大的。老子說:
“大道廢,有仁義。”

老子說,仁義這種東西害人不淺,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大家沒有信奉他的大道。

那麽道究竟是什麽,老子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
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說,道這個東西就是大雜燴,裏麵什麽都有。

那麽道到底怎麽來?道到底有多大?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是無言的,它並不說明什麽是道。 但是人卻自然而然服從於道。譬如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 太陽並沒有告訴我們什麽是一天,什麽是東邊,它升起來為了什麽,升起來以後人應該幹什麽。但是人逐漸就會懂得遵從這樣的規定,沒有人會跟太陽對著幹,除非瘋子。

所以老子的認識論是不同於孔墨的,他提出了認識的最終源泉以及基本方法。 從這方麵說,老子比墨子更向前走了一步,因為他的道不但需要邏輯,還需要實踐來檢驗。

從這個方麵來說,老子並不完全否認絕對真理,他似乎隻是否認認識論的絕對真理標準。

所以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有的認識,概念,思想以至於萬物全部來自於道。道是起點, 也是終極真理。

老子這種相對的認識論有時很簡單,譬如老子說:知其白,守其嘿,抱殘守缺。

既然認識論的標準是相對的,那麽完美就是不存在的。當我們還是小孩時,我們往往一時覺得別的玩具非常好,後來發現並不怎麽樣,等到再回頭時,擁有的玩具已經沒有了。這樣的經曆伴隨我們一生,所以老子說,即使那個東西不完美,我們也應該珍惜。

這是天下的至理啊,小到頑童的搶玩具大到治國管理。即使周勃之類的人並不完美,但是也許有一天你需要他呢?如果當初漢高帝沒有一點抱殘守缺的想法,在信任老婆的時候把朋友得罪光了,周勃還會為了你劉家天下拚命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sympathy1 回複 悄悄話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有的認識,概念,思想以至於萬物全部來自於道。道是起點, 也是終極真理。”

聖經也說,“太初有道, 道與神同在, 道就是神。 聖經也是包羅萬象的。”

老子倡導無為, 聖經也說不要論斷人, 不要與人爭競。

兩者似有不少共通之處啊, 很有意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