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包容
(2008-12-19 14:01:55)
下一個
包容是一種需要共處時才會具有的一種特質。矛盾如果勢不兩立,卻又要共處,要麽就必須求同存異。也就是學會共處。再不然就相互離遠點,眼不見心不煩。否則,隻好消滅一方來保證另一方的存活,也就是置其於死地而後快,以便徹底拔掉這個眼中釘,肉中刺。但這樣做的結果,往往都是兩敗俱傷。家庭如此,社會如此,國家還是如此。
包容是一個人精神生命強健的一個重要特征,隻有這樣才能有容乃大,兼收並蓄。一個人如此,一種文化也是如此。對喜歡我們的人要包容,對不喜歡我們的人也要包容,反之亦然。對稱讚我們的人要包容,對批評我們的人更要包容。對比我們強的人要包容,對比我們弱的人也要包容。包容其實就是自我超越的開始。而一個人完成自我超越的一個有效的途徑就是自我批判。差不多就是古人所說的“三省吾身”,其實就是反思自身的不足。
與別人的批判比起來,自我批判的精神其實特別重要,它是一種內省和反思,是目光向內的凝視。是麵對自身的不足而做的的義無反顧的挑戰。麵對自己的缺點,甚至是醜陋,確實很痛苦。但如果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卻又不敢於麵對,假裝心安理得,那就是一種懦夫的行為,是一種變相的逃避。
解剖自己才是最為痛苦的一件事,需要雙倍的勇氣。人的批判精神大多的時候都是對著別人,而且還帶著一種居高臨下的挑剔,似乎這樣才能夠獲得一種正義的力量。因為當一個人在批判別人的時候,隱含的前提就是他自己是正確的,而別人都是錯誤的。所以一上來就喜歡批判別人的人,而且是暴跳如雷的那種,一般的也相對缺乏自省意識,而且還多半都心胸狹隘。隻知道批判別人,除了強化自己的正確性之外,於自己的進步並無任何的補益。
可是並不是說不能批評,而是要深思熟慮,尋求怎樣把自己對錯誤的體驗,通過一種有效的方式加以傳達。這就不再是簡單的指責,而是分享你的感同身受,以避免別人犯同樣的錯誤。傳達的是愛,而不是恨。
批判別人的人,一定要掌握批判的武器才能做到盡可能的公正。比如法官,他的評判必須基於法律,而不是自己的好惡。也就是他必須基於一個公共的尺度和原則。就像對高度的評判必須基於海拔的道理一樣,否則隻有相對的意義,沒有絕對的意義。所以統一基準很有必要,否則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從這個角度看,猶太教隻信奉一個絕對的、唯一的上帝,確實是一種有智慧的做法。至少它不至於把人造成為一個又一個的神。神一多,標準就不好掌握,困惑就多,麻煩就大。
所以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教育他有包容的心,博大的心胸,和原諒別人的雅量,而這恰恰是最難做到的,也沒有任何一種功利化的考試會對此加以衡量。
本來是去那誰誰誰家,正好路過,見你門沒關,就溜進來了。
你的4部曲, 不就剛取了個名嗎?名字已經審核通過,什麽時候交稿子?這等著呢!
歡迎歡迎!你啥時找到俺的茅草園子裏來了?別絆倒了哈,摔倒了別怪俺沒提醒哈。
俺的四部曲,不是早就寫完了嗎?
先別忙著“墓地遐想”, 做法西斯。若為愛情故, 一切兼可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