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加樂觀
(2008-06-06 07:48:10)
下一個
勇敢是一種心態,是一種取舍時的決斷。勇敢可以表現在炸碉堡、堵槍眼的瞬間,也可以表現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怕困難和不畏艱險,也就是吃得苦中苦。綜合起來,就是偉人毛澤東所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有了這種對待苦難、對待生死的態度,才會有永不言棄的執著。 此可謂: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目的不是要犧牲,而是要勝利。
所以說,人活著就要有點精神。能夠上刀山、下火海,當然是一種勇敢,因為他必須對生死做出抉擇。可是,人更多的時候是要麵對無法逃避的苦難。 這時候,活著其實要比死去需要更大、更持久的勇氣。
一個人如果缺乏勇敢的精神,就不敢直麵人生的苦難, 就必然會逃避。有時候,一個人之所以常常生活在過去的日子裏,以至於陷於曆史的泥潭裏而無法自拔,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逃避,也就是逃避新生。實際上,沒有一種新生可以繞過痛苦的催生,就像沒有母親的生產之痛,就不會有新生的嬰兒的道理一樣。
可是光有勇敢還不夠,麵對苦難,一定要樂觀。因為隻有這樣,一個人才能活得快樂。比較而言,死亡不過是一個瞬間的過程;而活著,並且要快樂的活著,卻要麵對整個未來的人生。真正能夠於困難當中堅持下去的人,才會有所謂“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苦難是人生之必需。苦盡甘來,當然也可以算作一種境界,但它卻有賴於一個人的企盼,也就是如何熬下去。熬下去本身當然也需要勇氣,但相比之下,如果一個人真正能夠把苦難本身當成每日之必備,就像陽光和空氣一樣,他才真正能夠做到以苦為樂。苦難才會轉化為他的精神財富。 因為,他原本的堅持,並不是要去擺脫苦難,而是他的生活根本就離不開苦難。也就是,他必須學會將苦難釀造成甜蜜的幸福。
循著這種轉換,才談得上“鳳凰涅磐”。 如果每個個體都能夠實現這種超越,對一個群體而言,就一定會有“多難興邦”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