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全麥豆渣葡萄幹切片麵包
|
哎呀,我一口氣寫下這個麵包的名字,怎麽這麽長呀,不過,貌似已經把所有的成分都包括進去了,很是滿意。 上回做的麵包,好吃,但是一次吃不完,要重新烤吧,放到toaster裏就掉下去了,很不方便。早上習慣了要烤片麵包塗上香噴噴的花生醬,所以左思右想決定攻克切片麵包。 經過一次失敗,終於大獲成功。得意地笑呀~~~~ 哈哈。
我的做法如下: 麵團: all purpose flour 400 cc, whole wheat flour 320 cc (我看多數麵包裏麵,all purpose flour 和whole wheat flour 的比例多為1.25:1,所以我就這樣配了。) 烤幹的豆渣 240 cc,sugar 90cc, dry yeast 1.25 tbsp, warm water 1 cup, margarine 3tbsp,
夾心: sugar 2 tsp, ground cinnamon 3 tsp, raisin 40 cc (這個隨意,我覺得放多了太遮味了,甜膩膩的,所以就放得很少)
步驟: 1、混合兩種麵粉、豆渣、咖啡伴侶、margarine和糖 70 cc; 2、在100 cc 溫水中加入糖 20 cc和酵母,使之溶解,並倒入麵粉混合物中; 3、緩慢加入剩餘的溫水(因為麵粉不同的品牌吸水性不一樣且要考慮豆渣的幹燥程度,所以建議緩慢加水,能揉成均勻麵團即可,不要加得過多),揉成均勻麵團,放在溫暖的地方(比如關掉加熱不燙手的烤箱)蓋上一塊濕布,使麵團發酵到兩倍大(時間可長可短,關鍵是體積變到兩倍大)。
4、把夾心用的糖和 ground cinnamon 放到一個小篩子裏,備用。 5、把麵團放於案板上揉去一次發酵產生的氣體,然後擀開成約25x31公分大小的長方形片狀。麵片的寬度可以參考模具的大小。如果用loaf pan,那麽麵片寬度不要超過 loaf pan 的長度,我用 baking pan ,所以麵片寬度不超過 baking pan 的寬度。這個可以參考下圖。用刷子在麵片上塗上一層水,篩上夾心粉料、鋪上葡萄幹,然後把麵片從短的一邊提起,卷成圓筒狀, 前後推一下,讓圓筒呈均勻圓柱體。 6、在模或烤盤內側用刷子上刷一下黃油防沾。如果是用 baking pan 建議用下圖的方法放入麵團,這樣經過二次發酵,麵團會拱起,達到類似於 loaf pan 的效果。圖裏的布是墊在玻璃烤盤下防止烤盤被弄濕的,不要誤會是放在烤盤裏的哦。蓋上濕布發酵1小時。 7、烤箱預熱至325F。在麵團表麵刷一層蔬菜油,放入烤箱烤10分鍾;降溫到250F,烤10分鍾,牙簽插入取出無粘連後,關閉加熱,放在裏麵用餘熱烤5分鍾,取出。我實在是太喜歡這種粗糧麵包的顏色啦,很有質感。 |
|
8、完全涼透後切片。怎麽樣,是不是很想咬一口? |
2007年5月21日 |
今天又做了次麵包,感覺比上一次有進步,記錄在這裏。 |
上一次的麵包有兩個缺點比較明顯: 一是:底部不平,二次發酵好的麵團內部每一層厚薄不均勻; 二是:烤好後,倒數第二層比較實。 看看這次烤的: |
我在發酵和擀麵片這兩個方麵做了改進: 發酵:把烤箱預熱到warm,然後關閉加熱。我測了一下溫度為60度,偏高,等手伸進去感覺不燙了,再把麵團用濕布蓋上放進去。這樣的發酵效果好過在室溫下緩慢發酵。一次發酵用了2個小時,二次發酵用了1個小時,非常鬆軟。此外,和麵的時候可以稍微多放一點溫水,感覺有一點點過濕即可。然後好好揉一下麵,麵團還是會變得很均勻,這種程度下發出來的麵團軟。麵包裏水分越多,則氣孔越豐富。一般水和麵粉的比例可以達到1比3。但是手揉麵做不到那麽濕,操作困難。 擀麵片:這個受cicipeng的啟發。借用一下她的圖看看。 |
開始擀出來的是圖1中的麵片。如果直接卷,就成了我上一次的麵包,奇醜。我沒有像cicipeng那樣處理得麵積那麽大,隻是把周邊多出來的部分折進來然後再擀平,做成比較規則的長方形。這樣,做出來的麵卷兩端都帶卷且折痕在正下方。由於麵團比較濕軟,在二次發酵的時候折痕會和麵團融合,最終底部平整。 對了,我已經把配方中的1勺咖啡伴侶刪除。這次沒用咖啡伴侶,覺得沒啥區別,那就不用再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