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文化兒

從衣食住行、日常起居的個人習俗到街道環境、政府民眾等的社會現象,細細剖析最新中美生活文化習俗之異同
正文

信用與信用卡

(2007-08-19 20:48:59) 下一個


       美國是一個建立在信用製度之上的社會,政府、民間、公司之間的商業往來,都是建立在一個“信”之上。這個“信”是指相信、誠信、信譽、信用,指所有的事情是按照已講明的規章、條件來進行的。對於人際關係來講,言之有信,說話算話,是與別人,不管其是上司、下屬、鄰居或朋友,打交道時的基點。說大話,言而不實的人在社會中是不可能站得住腳的。“信”更重要是體現在個人與社會的金融體製、機構之間打交道時的“信用”,也即在金錢交易中的信用。美國社會中個人信用在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之重要性,商業信用在商務交往中的重要性,是怎麽估計都不會嫌高的。如果一個人沒有信用,他必須慢慢地建立起信用。如果一個人的信用很好,所有的金融機構都會搶著與他打交道,送(發)給他不請自來且沒有年費的信用卡,筆者平均一周就要收到10張邀請接受信用卡的郵件。

       所謂信用卡,就是先用後付的憑證。在一定的限度內,持卡者可盡情地花錢,不用擔心還,隻要在一定的時間內,一般為30天,將用的錢還掉,就可以了。如果還不了,或不想全部還,也沒關係,發卡機構可借給你,隻要你同意每個月還一部分,並且為未還的部分付遠高於銀行利率的利息,就能保持與增加信用度。百分之七十六的美國家庭有至少一張以上的信用卡,而一半以上的持卡者會不付清賬而留著每月還一部分,平均欠賬在2000美元左右。全美國有12億張正在使用中的信用卡。一個人的信用越好,使用信用卡的次數與金額愈多,並且遵守遊戲規則,他的“信用線”(可使用的錢)就愈高,最高的可高達幾十萬美元,也就會有更多的發卡機構會送卡給你。許多發卡機構試圖利用不同手段將你從其他“卡”中搶過來,如免費將欠其他卡的帳轉入本卡,提供前三個月的所有欠帳免息,每次使用可得到1%-5%的退款(譬如在店裏買貨刷卡花了100元,發卡機構會給你1元),等等。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位老兄曾同時有過1397張有效的各種信用卡,這些信用卡的信用線總值為165萬美元。當然如果這個人不懂得控製花錢的速率與還錢的能力,他就會愈欠愈多,最後超出他還錢的能力而不得不宣布破產。如果持卡人有還錢的失誤,包括沒有按時付帳,少付帳,他的信用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即使哪怕隻有一次的不良信用記錄,那他在這個社會中就很難像普通人一樣,與金融機構打交道了。從申請房屋貸款、租車、租房到以延遲付款的形式買任何東西,什麽都辦不了,除非以現金先付後買,因為沒有任何金融機構願與你打交道。美國有三大信用查詢機構 (Experian, Equifax, TransUnion),每個人在與任何金融機構打交道過程中的每一次“失誤”,都會幾乎永久地留在信用查詢機構的檔案中。最惹人惱火的是,由於某種原因根本不存在的“失誤”被記錄進了你的檔案。要將此一壞的記錄從檔案中去除,還你一個清白,是極其困難的。

       人們很難知道美國究竟有多少個發信用卡的機構,曾有數字表明共有2萬多種卡。最常見的三大通用信用卡為:簽證卡、萬事達卡、美國運通卡。最早的信用卡是1958年發行的美國銀行卡(簽證卡的前身)。簽證卡與萬事達卡可由不同的機構發行,它可以是銀行、酒店、航空公司、電話公司,甚至非盈利性組織。每個發證機構可以有自己的政策,打自己的市場,爭取自己的客戶。美國運通卡與其他幾張通用信用卡如發現卡,大來卡與MBNA卡,就隻是由這些機構直接發行的。這些信用卡在全球絕大部分牽涉到個人與各類商號的交易中都可使用,持卡者也可從卡中預支現金。另外,許多商號特別是大的商店,如西爾斯、梅西百貨公司和修車行等,會發行自己的信用卡,這些信用卡隻能在發卡的商號內使用,也不能取現金。由於信用卡使用方便,使用者不用攜帶現金,交易時不用付額外的費用,許多人用的時候也不會去思考這筆開銷在他每月收支中的影響,所以受到消費者與金融機構兩方麵的歡迎。但處在消費者與金融機構中間的商家的滋味卻是有甜有苦:甜的是由於刷卡業務吸引了更多的消費者,苦的是每筆刷卡交易必須付給發卡機構百分之幾的費用。當然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後實際付出的還是消費者。特別是在網上交易日益流行的今天,信用卡的使用占消費者交易總數的百分比日益增高,僅簽證卡公司一年就有890億筆交易,平均每秒鍾近3000筆交易。很多人,特別是中年婦女,會從空空的錢包裏麵拿出來一疊子的信用卡,不知是顯示她的信用好呢,還是顯示她的富有。其實有很多信用卡恰恰表示每張卡的信用線較低,並且都由於不及時付清而快到達信用線,隻能用了這張換那張,頗有拆了東牆補西牆之嫌。

       中國以前沒有信用卡製度,所謂的信用卡,如長城卡,牡丹卡,其實隻是銀行現金卡,必須戶頭裏要有錢才能用。主要原因是沒有普通百姓的信用數據庫,無法知道誰用了錢會不還,誰有能力消費。隨著金融製度的進一步健全,前幾年開始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信用卡,但是申請人必須由單位擔保,有一定級別或經濟收入;現在此一尺度進一步放寬,更多的人可以申請到較小信用限度的信用卡。隻要全國性的消費者信用數據庫不建立,銀行(中國唯一合法的發卡單位)就不敢大規模地推動信用製度,因為無法保證不出現個人呆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