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調也可重彈

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外麵的世界很無奈.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揣支毛筆漂四海.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談判風雲 《俄羅斯筆記3》

(2007-07-02 08:26:36) 下一個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八十年代末,中國民用航空的飛機基本上靠進口,而且主要進口蘇製飛機。五六十年代進口了一批伊爾 -18 ,七十年代初,進口了 5 架伊爾 -62 和一批安 -24 客機。八十年代中期又進口了一批圖 -154 、伊爾 -86 和雅克 -42 客機。之所以進口蘇製飛機,基於兩個原因,一是中俄貿易有順差,二是蘇製飛機比英美法飛機便宜。

        我作為翻譯,主要有三項任務:技術考察和合同談判;空地勤人員培訓和飛機技術驗收;翻譯技術資料和飛機維護手冊。

        前蘇聯有三大民用航空飛機設計局:伊柳申設計局,圖波列夫設計局和安東諾夫設計局。技術談判就和這三大設計局打交道,合同談判則和蘇聯航空出口公司以及航空備件出口公司打交道。

        技術談判比較簡單,主要由設計局的設計師和專家介紹飛機的技術性能,各大係統的結構和新設備的使用特點。使我們感到高興的是,圖波列夫設計局的總設計師申戈爾特常常親自出馬,介紹飛機的結構和特點,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隨時提出問題,說真的對方並不保守,很快作出解答,有時還提供書麵資料,這對中國的航空工程技術人員來說是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我比較喜歡做這種場合的翻譯,因為氣氛比較友好。

        最棘手的是合同談判,一走進談判室,氣氛就開始緊張起來,尤其在價格上爭吵不休,有時候甚至鬧得不歡而散。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問題,國際貿易和市場買賣一樣,討價還價是很正常的事。不管是買方還是賣方都要維護本國的利益,賣方總想多掙點兒,而買方總想便宜點兒。可是在“反修防修”的歲月,一切都提到與蘇修鬥爭的高度。把談判桌比作陣地,口號是一切為了國家的利益,寸利必爭,寸步不讓。所以小小的談判桌上,往往是風雲突變,硝煙彌漫,充滿著火藥味。

        截至九十年代初,中蘇之間的貿易航空占兩國貿易的最大比重,所以使館商務處對談判工作非常重視,往往親自掛帥,直接參與談判。

        商務談判比較艱苦,老毛子的態度也非常強硬。原因有兩個,其一老毛子具有嚴重的大國沙文主義,是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的領軍和經互會的掌門。那時的歐共體,美國的波音公司和法國的空客公司還沒有形成今天這樣的氣候。所以蘇製飛機傲視群雄,在世界航空博覽會上獨占鼇頭。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如波蘭、捷克、南斯拉夫、東德、羅馬尼亞等國,以及中國、朝鮮、古巴都購買蘇製飛機,沒有更多選擇。其二老毛子摸準了我們的軟肋,中國自己生產不了中遠程大型客機,而買英美的飛機價格昂貴,所以基本上購買它的飛機,由此拿你一把。

        在蘇聯航空出口公司也有強硬派,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是負責飛機出口的涅斯捷爾,一個是負責飛機大修的斯圖切夫斯基,和他們兩人談判最艱苦,爭吵得最激烈,有時甚至拍桌子。談判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確定合同條款,稱為外圍戰。這比較容易,因為條款都是固定的格式,主要是確定培訓時間、飛機交付日期和付款方式。第二階段是確定飛機和零備件價格,這個階段最難,花的時間最長,稱為攻堅戰。俗話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時雙方僵持不下,我們就撤回國內。我們也摸準了老毛子的軟肋,因為對於蘇聯來說,中國是最大的買主,最大的買方市場,中國不買則已,一買就是幾十架。所以最後的結果往往以老毛子主動邀請我們回去談判、主動降價並給予一定的優惠條件而告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3)
評論
充滿希望 回複 悄悄話 閣老, 我下周就離開了. 謝謝您的關心. 回去後, 再跟您EMAIL聯係
酷寶寶 回複 悄悄話 看來閣老深諳做生意之道,摸得準老毛子的軟肋,以退為進,最後大功告成。敬佩!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滿望兄弟,還在美國嗎?
充滿希望 回複 悄悄話 閣老的經驗真是寶貴的財富。
土村大家庭 回複 悄悄話 閣老說到談判的事情俺又想起俺爹說的了最憨厚的要屬美國人了最狡詐的就屬英國人了這是俺爹經常談判得出的結論蘇聯老大哥那個時候感覺還是比較友好的看來你是屬於航天部的拉俺看了這篇文章真是幫俺掃盲了知道了很多的曆史啊閣老你真是咱中國人的驕傲謝謝分享
sweetlife 回複 悄悄話 很高興知道此段曆史! 盼望祖國早日有自己的民用飛機!!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我拍桌子的樣子也蠻嚇人的。
使我遺憾的是,幹了一輩子航空,沒有坐過自己國產的客機。
九十年代以後,蘇製民用飛機的進口急劇減少,基本上進口波音和空客。但軍機的進口急劇增加。
蘇鄉門地 回複 悄悄話 哈,居然讓我想起蘇製的米格-15,米格-19。 在南飛呆過的人估計
都知道. 南飛的強五就是蘇製米格的翻版。 70年代初,父親曾帶隊
去北大做過風動實驗,那似乎也叫“吹風”, 吹一次風至少要個把月.

顯然,商務談判牽扯到的細節要比技術談判繁瑣冗長,需要更多策略和
耐心. 相信閣老這方麵的經驗足以給那些在讀MBA上那麽一課.

嗯,來試想一下咱們閣老拍桌子的樣子.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