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06-12-10 19:28:14)
教好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尤其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前,正處在人生的啟蒙階段,他們模仿性強,辨別力弱,可塑性強,自製力弱,既易接受好的影響,也易沾染壞的影響,要把他們教育好,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而是要經曆一個較長時間的過程。
做每件事情,家長都是在用自己的言行向孩子傳送“信息”,如果這些信息的主調同你對他的引導方向基本是一致的,孩子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壞習慣1.工作繁忙壓力大,回到家看到4歲的女兒不是時候地又吵又鬧,你終於忍不住大吼起來:“怎麽老是哭啊哭啊!別哭了,真是個煩人精!”
  提醒一個自尊並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過成人的尊重。如果我們不給予孩子這種尊重,對孩子很粗暴,孩子也會想當然地認為別人就應該按照我說的去做,難以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壞習慣2.結婚多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兒童遊樂場規則一二三
文JanaBanin
譯花落東君
當我的兒子剛出生時,我對遊樂場充滿了羨慕和向往。每當我把本傑明放在胸前的嬰兒兜裏路經公園,看見孩子們在遊樂場裏玩耍,媽媽們則在一旁聊天。也許是因為那個時候我的寶寶還隻能躺在地上玩懸掛著的毛毛熊玩具,或者是因為那時我能夠交流的唯一的成年人是電話公司管理員,對我來說,公園裏的景象簡直是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聽說人一輩子看到一個人一眼隻有1/61的機率,今天能與大家見麵,希望大家
把緣分放在心上,我們好「有緣」,好「惜緣」學習看到孩子的優點。
一張白紙上有個黑點,我們通常都是看到那個黑點,這些年透過自己不斷學習,
我漸漸看到的是白色的部份。
孩子若有85%的優點,15%缺點,大部分的家長都忘記看見他的優點好處.所以,
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人隻要一出生,都有渴望跟外界互動溝通的意願,所以社會性發展不能談什麽時候開始,而是與生俱來,然後我們如何去促進它。因為一個孩子的社交能力是跟環境息息相關的,也就是他與生具有這個本能,可是這本能可不可以發展出一個比較好的一個新的技能,是非常需要後天環境的提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每個孩子也有屬於他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交往方式。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相信所有媽媽得子時的心情都一樣:好象天底下隻有自己最幸福了。又想,朋友們同時做了媽媽,孩子們將來就要一起上學,如果別人的孩子考第一,我的孩子第二,那可不行!於是乎,對兒子嗬護備至,施行早期教育。雖然日後盼孩子“考第一”的理想時常被“孩子健康”所取代,但教育孩子卻從未敢有絲毫的懈怠。
  眾所周知,0到6歲的教育,直接塑造了孩子的性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德]程丹梅
如果你到德國人家裏去,正好碰見這家的孩子拿著大斧頭劈木柴,千萬別吃驚,也別害怕,最好也別勸人家把孩子手中的工具奪下來。
那樣的話,孩子和家長都會不高興。
你可能是好意,德國人卻不會理解。因為你的思維和他們的不一樣,況且,孩子那樣做一般是經過大人允許的。我雖沒有在別人家做過這樣的“好心事”,但輪到自己家有這樣的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小孩子的思維可以說是最絕妙的了,你拿一個具象的東西,他會給你一個超乎你想象的描述。所以,德國的幼兒園裏,除了孩子必須認識的事物之外,孩子們更多使用的玩具可以說是憑想象自己動手製作的東西。
  記得我兒子Leo4歲時,從幼兒園帶回家一件他自己製作的藝術品:一個罐頭瓶子裏的《海邊記事》。瓶子中,藍色和黃色的橡皮泥代表著大海與沙灘,大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學會感謝不僅僅是一個禮貌問題。一個孩子在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一定有許多人為他付出過很多。而現在的孩子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幾乎成了家裏的中心,他們早已經習慣了不斷地獲取,覺得別人為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應該的,而不知道自己應該學會感謝,學會為別人付出。時間一長,許多孩子養成了唯我獨尊的習慣,認為別人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而這樣下去的結果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12-10 19:20:00)
早晨在餐桌上和女兒聊天,聊他們幼兒園的馬修媽媽昨天出車禍的事,女兒突然說:“你知道嗎?馬修家是賣糖的!”我說:“你們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做的工作真是五花八門呀,肖恩的爸爸是救火隊員,傑西的爸爸媽媽開了兩個店。”我又問她:“你知道你爸爸媽媽是幹什麽的嗎?”女兒搖搖頭。我說是打工的。女兒拖長了聲“嗯——”,表示不滿。
  女兒去參觀過FIREST[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