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兩天在小區散步,碰上一對老鄰居。我們是差多時間搬到此地入戶,大家是同胞所以很快就熟絡,彼此基本維持在見麵聊天的關係上,不遠不近,相安無事。我們撞上,自然要停下腳步扯上十幾二十分鍾,天南地北,說些不著邊的事,後來提到疫情下我們有身份難以回國看望父母一事,兩人異口同聲說“我們都清了,清了,前幾年老人家雙雙離世,我們也不再是孩子,沒有[
閱讀全文]

咱不是惹是生非之人,和朋友相處亦是“和藹可親”,所以“捅馬蜂窩”揭人短板之事與咱無緣。捅馬蜂窩既有顯意也有潛台詞,前者是指用棍子撥動馬蜂的窩穴,後者是指人有意引起糾紛或招惹難以對付的人。兩者都不是善茬,手段不夠狠,技術不到位,必會自食其果,“捅”人家搞不好反而傷自己。咱今天提此,不是招誰惹誰,而真的捅了馬蜂窩。
前兩[
閱讀全文]

前不久我們與一對朋友搭機飛往加拿大的紐芬蘭省(Newfoundland),自駕十日遊曆位於北大西洋四周環海的“孤島”。我們前後行程近四千公裏,足跡遍布東南西北各個角落,親身感受北大西洋的海島,海灣,海岸,及星羅棋布的“千島”湖....美倫美奐,讓人流連忘返。此行跨度大行程遠,不少“絕世”景觀位於偏僻的漁村海島,因而住是重中之重。我們四人經[
閱讀全文]

季節交換之際,尤其是入春入秋時刻,咱會時不時地打噴嚏和流鼻涕,早年更加嚴重,鼻子像是上發條一般,認真努力地不停“作業”,紙巾是一張接一張擦,搞得人恨不得把鼻子割下來。如此“痛不欲生”,都是季節性過敏之過。問題是出國前在國內重來沒這毛病,也很少聽說誰對什麽過敏,而且也差不多是來海外近十年時,其突然上身,一發而不可收,年年如此[
閱讀全文]

現代人號稱“說走就走的旅行”,什麽都不準備,拿起行囊就出發,聽起來很瀟灑,其實還是有潛在充足的準備,有通信工具(手機,GPS),有金卡銀卡,有網上住宿信息.....所不同的是,前往之地,沒有事前過多計劃而已,因而一趟旅行可能帶來驚喜,更多的是對陌生之地的奇觀異景色之感歎,而不會是一路上遭遇過多由於條件的不便帶來煩惱。相比這樣的旅行,讓咱[
閱讀全文]

新冠疫情下,一防再防,千躲萬躲,咱終歸難逃一劫。前不久博客提到我們曾與朋友一道自駕遊曆了加拿大的紐芬蘭島,誰想回來後的第三天晚上就感到身子發冷,起初以為出遊回來兩地溫差引起感冒,沒當回事。轉天早起身上有疼痛感,午後測溫發現有低燒,於是趕緊塞Tylenol。正好那天是周末我們照常與不在同城的孩子微信語音,閑聊中他提醒說會不會是COVID,我想一路防[
閱讀全文]

周末陪太太跑了一上午采買下星期的吃吃喝喝,臨近午時,兩人沒有了做飯的心情,於是決定索性就到附近的一家常去的中國麵館去吃拉麵。進餐館一看冷冷清清,估計夏日天熱人們都往外跑或到湖邊曬太陽,說國語的waiter,無精打采地招呼我們,咱就點了常吃的牛肉拉麵,然後讓他整點熱茶,過了一會兒,小夥子端著壺過來,一喝是冒著氣的熱水,無語.....吃麵過程中,他過[
閱讀全文]

與泰坦尼克號有關的難忘旅行
六月初我們受一對老友之邀搭機飛往加拿大的紐芬蘭省(Newfoundland),自駕十日,遊曆了這個位於北大西洋“孤島”。我們前後行程近四千公裏,足跡遍布東南西北各個角落,親曆了北大西洋的海島,海灣,海岸,及星羅棋布的“千島”湖....景色美倫美奐,讓人流連忘返。
此行是今年初與老友聊起當下疫情減緩是否考慮遠遊時[
閱讀全文]

上周末閑暇之際,約朋友去了一個怡人的景區走trail。我們沿著茂密樹林掩映下的“羊腸小道”一邊慢行一邊八卦,十分愜意。走了個把小時,見到一個漂滿荷葉的小湖,靠近前放眼望去,朵朵盛開的荷花,讓人心曠神怡,夢回蘇杭,因為太久沒有感受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湖畔遇見幾位與我們一樣的遊客,指指點點水中的一切,看來也是被[
閱讀全文]

改革開放前的中國社會,個人私有財產的概念十分陌生,共產主義的理想,社會主義的生活是我們一落地的就習以為常的現實。家裏的住房,是老爸單位分配的,所謂的家具,床桌子凳子可以到公家倉庫去領,不用銀子,人走了退回單位一了百了。家裏的鍋碗瓢勺到周邊唯一的雜貨店購買,反正牌子就是那麽三兩個,沒什麽好挑的。極個別家庭條件好些,有個自行車,收音機,[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