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小區散步,碰上一對老鄰居。我們是差多時間搬到此地入戶,大家是同胞所以很快就熟絡,彼此基本維持在見麵聊天的關係上,不遠不近,相安無事。我們撞上,自然要停下腳步扯上十幾二十分鍾,天南地北,說些不著邊的事,後來提到疫情下我們有身份難以回國看望父母一事,兩人異口同聲說“我們都清了, 清了,前幾年老人家雙雙離世,我們也不再是孩子,沒有要常回國的事宜”,看著他們輕鬆的樣子,咱心裏是五味雜陳。
我們都是做為孩子來到世上,從小享受著父母給予的一切,關愛教誨及嘮叨囑咐,隻要他們見在,我們仍然有做孩子的名分。鄰居朋友父母仙逝,他們倒是自己解脫自己,不再為人子似乎輕鬆自在。我父母同在,雖年事已高,但身體狀況尚好,周周微信語音,維係著親情,我們也享受著做為孩子對父母的情感依戀,還要接受他們對咱的千叮萬囑。我至今都無法設想他們不在後,是個什麽狀態,無所謂,“失魂落魄”, 平常心.....
我們已為父母,通過養育自己的孩子,陪著他們長大,深深體會血緣關係之上的親情,以及彼此精神上的依賴和依靠。現在年事已高的父母,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精神寄托,更多是掛牽,而不是一個負擔,是生活的一部分,當然這時做孩子的我們已不會再對父母撒嬌或需要他們指引人生,彼此能享受著親情掛牽就足以。孩子依然是他們的希望,他們也是我們想“再見”的盼望。
能成為一個孩子看似簡單,然千家萬戶有不一樣的故事,有的從小是孤兒或來自單親家庭,缺失作為一個完整孩子的成長對其未來事業家庭都有或多或少的影響,或許現代人說無所謂,尤其有太多來自單親家庭的孩子,但是有一定比例受影響的不少都是悲劇。再有一種情況是白發人送黑發人的不幸,一個人從出世到離世, 都在父母的庇護之下, 始終是一個孩子身份,也是讓人痛心。
大部分人早晚會失去孩子的身份,當然易晚不易早,若發生在彼此年齡適當的時刻,人們易於接受,而且有了自己的孩子,對父母的情感順移到下一代,香火傳承,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