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近一期 【非誠勿擾】, 主持人孟非問台上女嘉賓“ 你們什麽時候掙得第一桶金?”, 鏡頭隨後掃向24位嘉賓,我細看發現不少女孩紛紛舉手, 讓咱多少有點吃驚, 感情來這的都是有錢的閑主, 怪不得有些女孩在節目一待就是大半年, 原來不缺銀糧。 接下來孟非就點了幾個漂亮嘉賓作答, 有說 ”上大學時半工半讀在校門口開了複印社, 半年下來回本有一筆不少盈餘, 掙了第一桶金,之後也不用家裏補貼, 上大學隻給自足”, 另一個女孩說“工作之餘幫朋友編輯視頻, 之後朋友的朋友推薦, 有了一定的業務量, 第一桶金就自然到手….”,
最後孟非總結道“每個人都會掙到第一桶金--- 一筆靠自己努力掙到的有意義的一筆錢,它不是我們常人所言的成功人士挖到一個一輩子用不完的大礦….”。 孟非對第一桶金的解讀及幾個女孩分享的個人經曆, 讓我對這個“金”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過往聽到都是成功人士如何靠智慧或運氣掙得第一桶金,之後轉身金上加金事業蒸蒸日上, 它與我們平常人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於是我上網搜了一下,基本搞清了其定義:第一桶金”通常指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創業或投資,賺到的第一筆較大的利潤或收入。這筆錢往往是其日後成功的基礎。“第一桶金”不隻是錢,更是一個人能力的象征,是信心與轉變的起點;或是標誌著自己從零到一的突破;或是從“生存”向“發展”的轉折;或是實現夢想、擴大事業的跳板。
創業者 創業初期的小盈利或一筆訂單
投資者 投資後第一次大幅盈利
打工者 攢夠第一筆儲蓄或首付
有了對第一桶金重新的認知,我就捋了捋自己的人生,回顧一下自己的那桶金是什麽時候“挖到”的 -:) 我們出生在困難時期,成長在文革動亂年代, 大家的生活條件簡單, 物質貧乏, 一個學徒工月薪就是十幾塊。我們小屁孩學生身上基本沒錢, 有的就是幾個鋼鏰, 最多能買根冰棍, 喝上汽水的算是奢侈。
我們幾個“壞”孩子,從老爹老媽騙不來幾個錢, 那就自己“創業”, 當時廢銅爛鐵值錢,我們就到周邊小工廠和單位挖掘,將順來的東東拿到廢品收購站換成銀兩, 從幾分錢到幾毛錢, 慢慢攢。咱勤快, 自己加班加點,曾找到一捆帶膠皮的銅線,我就用火將膠皮燒掉,然後將裸出的銅線買了“大”價錢, 自己小口袋也有了 一塊一塊大錢, 殷實幸福感滿滿,咱舍不得大花,偶爾來根冰棍犒勞自己。經過小半年努力, 居然過 10大元 -快趕上青工月收入。終於挖到了第一桶金,我就想幹點什麽大事或買件靠譜的東西,或是跟小夥伴臭顯一下, 結果什麽都沒做, 悄然存入銀行 -:)
過些年自己也長大了,也不去做這些偷雞摸狗的事,趕上“四人幫”倒台, 咱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之中,之後上大學讀研準備出國,咱所謂的第一金依然躺在那個銀行賬戶上, 自己早就忘到腦後,直到打包準備出國時, 想著清理國內拉雜事, 看到那個壓箱存折,哈哈一笑, 這桶金當時沒有成就自己的“事業”,這時也“一文不值”, 就到銀行注銷一了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