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2-09-15 18:17:06)
看著輕柔的風掃過水麵,掠起萬千變化的水紋,曲曲彎彎曲曲,層層排排層層,簇擁推擠著來到岸邊,掀起幾疊潔白的水花,折轉頭去化作一個個半圓的弧,由小到大,此時的心境也在這折返蕩漾中,漸漸舒展。隨手抓一塊泥沙拋向水中,激起一層圈圈,迫得水麵的波紋前擠後擁亂了陣腳,惡作劇的心理,破壞攪局的舉動,心底的那種陰鬱,隨著水麵的平複,歸於自然。自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09-07 23:05:01)
一個人如果心是熱的,會對周邊的事務,周邊的人充滿熱情激情,隨著自己的視野,把這種熱情播撒到各個角落,使每一個接觸到的人感到這種溫暖。
一個人如果心是冷的,冷到寒氣四射,也會將這種冷峻擴散到周邊的一切,以獨特的方式讓感受到這種寒氣的人警醒,心冷的人往往會是思想深沉,有前瞻性的異類。
一個人因為不夠成熟,忽冷忽熱,除了自己苦惱自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02-23 19:13:02)
墨北高原的天永遠是藍的,懶懶的太陽,細細的風,不見一絲的雲;陽光灑在身上仿佛異性的手,軟軟的柔柔的,讓你從頭到腳籠罩著溫暖,迷迷糊糊的就是想睡;不管你茶水咖啡喝得再多,夜裏睡足了12個小時,隻要走進陽光裏,依然會讓你身上發軟,恨不得立時癱臥在地,美美地再睡上一覺。沒有樹木的山頭,大大小小環繞在城市周邊,荒漠靜寂,缺乏個性的造型像是無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2-02-17 19:08:30)
看《離騷》,感念屈原情懷之烈,有心拋棄生命之時,所寫的那段“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由此聯想到陸放翁的《詠梅》。可以說《詠梅》一詩的清香不去,是《離騷》芳信依存的延續。屈陸二人的遭遇與情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久不動筆搞詩詞英譯了,乘著餘興,將《詠梅》一詩翻譯了一下。匆匆忙忙,沒能仔細推敲,貼出來與同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01-29 17:14:23)
第十一回才分又思聚案堂任逍遙春江滾滾日日歡,
秋波漣漣夜夜樂。
情思切切苦至今,
欲念絲絲熬透宵。江水無波空守更
波浪無江難等待.
共渡良辰意若何,
享受今生正此時!江波二人通過身體的彼此熟悉,感受到人分男女的巨大魔力,更加體會到生命的寶貴與短暫,恨不得形影相隨,寸步不離,日夜交纏在一起。無奈各有公務,身不由己,說話已是分開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01-16 18:24:21)
當腐敗已成為一種文化,滲透到人們的骨子裏,潛意識裏人人都想腐敗一回,之所以憤憤不平,僅在於沒有腐敗的機會。當腐敗已經被看做是一種手段,與道德廉恥沒有關係,連從事教導兒童少年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們都大大方方地開口要錢的時候,這個民族真的沒救了,起碼是我們這一代,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沒救了。
人的認知來源於實踐,貪腐成為文化,在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01-01 16:03:42)

不知多少回了,當別人踏上回家團員的路,而我卻背道而馳,正在遠離家人的機車上孤獨。還有幾天就是新年了,又一次離開家人飛往一個陌生的國度,好奇心的減弱,說明已不再年輕,曾經對新鮮事物的向往,變成頻頻後顧的憂慮,不想眷戀,卻擺不脫慢慢滋生的兒女情長……一個人的旅程並不寂寞,獨行已成了習慣,簡單的隨行衣物,機票、護照、信用卡、有了這三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讀徐誌摩自然會因他的那些詩聯想到與他有牽扯的幾個女人,其實內心裏本無心去關注這些人的糾葛,從徐誌摩的文章詩作裏就已經感到其人其事,是自己不喜歡的那一類。既然讀了他的書多少會有一些看法,了解一下這些詩作的背景也是一種休閑,也免得因個人的偏見誤讀了徐誌摩。查閱資料時看到一篇文章,文中竟然引用梁實秋的評價來佐證徐誌摩,看到此不禁啞然失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1-09-23 16:38:58)


在女人的一生中,也許有許多的夢想,在現實中永遠都無法觸及;也許有許多的彼岸,在現實中都無法停靠;也許有許多的劇情,在現實中都無法落幕…… 當網絡開始風行,當現實與夢想的矛盾同時衝擊著女人時,網絡就輕而易舉地溶入了女人的內心世界,悄悄地為女人築起了一片世外桃源,真正把女人的生活從現實中延伸出去,給了她們極大的自由,讓她們在自己的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09-23 04:15:27)


連日的大雨傾盡了滿天的濃雲,打落了滿枝滿城的槐花,鋪就出條條道道素雅潔白讓人憂傷的路……“一夜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古今同心,自然地想到了這句詩。彼時此時,千年的時空不在了,有如在聽一位身邊的老友蹙眉虛神依窗吟詠。蓄情歎花,幻夢難分,依稀中,隻見黛玉嫋嫋婷婷肩扛藥鋤背身而去: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手把花鋤出繡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