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縈徽州

徽州文化全麵崛起於北宋後期,明清時期達到鼎盛。作為一種極富特色的區域文化,它與
博文
(2006-06-11 23:09:09)
【黃嶺大蔥】
臨泉黃嶺一帶,盛產大蔥,名經霜蔥,葉青肉厚,莖長白嫩,莖部外有淡紫色薄皮相護,耐嚴寒,抗霜凍,愈寒而愈肥,久藏而不爛壞。常食能體格健美,延年益壽。用於調味,氣香四溢,可壯食欲,助消化,和脾胃,提精神。
【鮦蒜】
盛產於臨泉鮦城鎮火星街一帶,馳名全國,行銷數省。其味鮮可口,香辣共濟,自東漢明帝起,即為進貢之珍品。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6-06-11 23:04:11)
【蘇趙梨】蘇趙梨產於亳州市龍楊鎮西北角的蘇趙莊。這兒地處亳州市的最南端,交通又不便,可謂窮鄉僻壤。然而,因為出產蘇趙梨,窮鄉也跟著名產大名遠揚了。蘇趙梨源於明末。當時,村人為避兵亂而“跑反”,返家時,從西北河套裏帶回一棵梨苗栽在村東水塘邊兒,本不以為意。誰知這兒的水土獨特,竟然育出了一代名品──蘇趙梨。 蘇趙梨的特點是酥脆可口,甜中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6-11 23:00:15)


李鴻章(1823~1901)又名章銅,字子黼,號少泉、少荃,晚號儀叟。清合肥(今屬肥東縣)人。 
祖上原姓許,後兼祧李姓。1847年中進士。1853年在籍辦團練,隨父李文安鎮壓太平軍,1858年入曾國藩幕,1861年起編練淮軍,翌年率淮軍乘船至上海,升江蘇巡撫。1865年署兩江總督,次年繼曾國藩為欽差大臣,節製各路“剿撚”事務。1970年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掌管清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6-06-11 22:55:46)


胡雪岩,(1823—1885)績溪人。幼時家貧,稍長,由人薦往杭州於姓錢肆當學徒,得肆主賞識,為跑街。鹹豐十年(1860年),因肆主臨終前,以錢莊贈之,及自開阜康錢莊,並與官場中人往來,成為杭城一大高紳。同治十三年,籌設胡慶餘堂雪記國藥號。胡慶餘堂成為國內規模較大的中成藥的國藥號,成為與北京“同仁堂”並列的南北兩大藥業巨頭。飲譽中外,對中國醫藥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6-11 22:54:01)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一字文木,號粒民,晚號文木老人,全椒人。出身於探花第中,自幼過著“笙簧之藝,漁獵百家”奢華生活。後家道敗落,移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安徽巡撫薦他應博學鴻詞試,以病不赴。晚年貧困,漂泊揚州,卒於他鄉。所著《儒林外史》,為中國古代小說中第一部“諷刺之作”。有《文木山房集》、《史記紀疑》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6-11 22:52:00)
張廷玉(1672~1755),字衡臣,號研齋。張英次子。康熙進士。曆任文淵閣、文華殿、保和殿大學士及戶部、吏部尚書,軍機大臣等。世宗設軍機處,規製多出其手。後任《明史》監修總裁官。前後曆三朝,居官50年,處置軍國大政不計其數,無聲色玩好之嗜,性情淡泊。著有《傳經堂集》、《焚餘集》、《澄懷園詩選》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06-11 22:50:02)
方苞(1668~1749)字鳳九,一字靈皋,晚年號望溪,桐城人。桐城派鼻祖。康熙進士。康熙五十年(1711)因戴名世《南山集》案受牽連下獄。獲釋後,命為康熙帝編校《禦製樂律》等。雍乾年間(1723~1795),充《一統誌》總裁、《三禮義疏》副總裁,累官至禮部右侍郎。與劉大槐、姚鼐同為古文“桐城派”代表,撰文師法韓柳,講求義法,主張散文應宣揚儒家倫理綱常,對清代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6-06-11 22:48:31)

戚繼光(1528~1587)字元敬,定遠人。明都指揮景通子。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使。幼倜儻負奇氣,勤苦讀書,通經史。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調浙江,任參將,抗倭寇。在金華、義烏招募農民、礦工三千人,編練新軍。人稱“戚家軍”。四十年,大破倭寇於台州。次年援閩,搗破倭寇橫嶼老巢。四十二年,再援福建,升總兵官。後與俞大猷剿平廣東倭寇,解除東南倭患。隆慶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6-10 23:19:00)

一個菜係的形成是經濟與文化發展到一定水平的結果。安徽省名,是因為江北有安慶,江南有徽州,取兩地之首字合成"安徽"。徽州曆來人文薈萃、文風鼎盛。在以學進 仕、以文垂世的指導思想下,"連科三殿撰,十裏四翰林"、"父子丞相"、"兄弟翰林"、"四代一品",都出現在徽州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徽州向有"嬌兒不嬌書,嬌書如養豬&q[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06-10 23:16:51)

南宋遷都臨安,大興土木,築宮殿,建園林,不僅刺激了徽商從事竹、木、漆經營,也培養了大批徽州工匠。徽州是“文化之邦”,徽商致富還鄉,也爭相在家鄉建住宅、園林,修祠堂,立牌坊,興道觀、寺廟,從而開始和形成有徽州特色的建築風格。本縣現存的古村落雄村、江村、許等地的明清民宅,比較集中地體現了徽州建築風格。
古村落選址一般按照陰陽五行學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
[36]
[37]
[38]
[39]
[4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