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縈徽州

徽州文化全麵崛起於北宋後期,明清時期達到鼎盛。作為一種極富特色的區域文化,它與
正文

徽州的溫柔美人靠 如花女子的深閨春夢

(2006-09-15 15:32:57) 下一個
       徽州自古就是重商重教之地,男人們赴燕趙下瀟湘去經商求功名,山高水長風花雪月,隻留下女人守著一座座雕梁畫棟的空宅,種地、喂豬、孝敬公婆、養育孩子。在漫漫長夜,在蕭瑟秋天,女人們靠在床頭、靠在村口,眺望亂雲飛渡、大雁南歸,最終,她們把自己靠成一座牌坊。在徽州,美人靠上靠過的,更多的不是美人而是貞烈女子。在經過無數運動之後,你現在來皖南看看,在唐模、在棠越、在徽州,漆黑的青石牌坊依然隨處可見,每一個牌坊後麵,都有一顆傷痕累累的心。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在歙縣縣城,有一座寡婦橋,當地民間傳說隻能修單數孔橋,否則就有欺君之罪。而一位坐在美人靠上的寡婦就要投資造一座雙數孔橋,橋造好了,二八一十六孔。寡婦做了一件好事卻招來殺身之禍,被剝皮處死,因此這座橋又叫剝皮橋。有人說她是含冤而死,我想她一定是含笑而去吧。守著一座老宅和家產,沒人疼沒人愛,眼看著自己一天天老去,真是生不如死。不如做件好事,表個心願,去赴那個生死之約,要那黑漆漆的牌坊穩穩當當的美人靠有何用?不如造個十六孔的石橋方便百姓,這是最好的牌坊。

  與其在美人靠上靠一生,不如在寡婦橋頭笑上一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