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唐宋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憫(1)農二首》 李紳 (一) 春種一粒粟(2),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3)餓死。 (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憫:同情。 2.粟:於第二首中的“禾”都泛指穀物。 3.猶:依然。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亳州(今安徽亳州)人,生於烏程(今浙江湖州),長於潤州無錫(今江蘇無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論壇中與網友交流。點入位於最下。】 【憶江南·秋日登高(climbinghighonanautumnnight)】(生日舊作)-唐宋韻-♂(1151bytes)(118reads)10/16/202323:08:50(3) 【憶江南·秋日登高】(生日舊作)-唐宋韻-♂(1015bytes)(3819reads) 10/16/202323:03:59(4) https://bbs.wenxuecity.com/romance/937618.html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關於“穀歌娃”大學申請受挫的斷想 一周多以來,加州一名華裔孩子在大學申請時遇到的挫折(18所大學申請16所遭拒)的事情,在華人圈子裏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我有一位在外州的好友,孩子一兩年後就要申請大學,顯然此事也引起了他的焦慮,所以很關心。他給我發來兩個鏈接,我粗掃了一下,華人朋友n派在吵架。於是我泛泛地回他,說這是“小中男”難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清平樂(1)·春歸何處》 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2)無行路(3)。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4)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百囀無人能解,因風(5)飛過薔薇。 1.清平樂:詞牌名,正體為雙調八句四十六字,上闋四仄韻,下闕三平韻。 2.寂寞:此處意思是安靜、寂靜。 3.行路:(春天)來去的蹤跡。 4.換取:呼喚。這裏以及下片問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沈慶的《青春》是我最喜歡的大陸校園歌曲。多年前老同學聚會後,有一個錄像剪輯,我就建議用它作背景音樂。就在過去的這個長周末,我還聽了這首歌。 去年5月沈慶車禍去世,我很惋惜,當時不知出於什麽心理,我依照原歌詞寫了一首五言古詩(隨意,平仄葉韻通押)......青春短暫,生命有限...... 【論壇中與網友交流。點入位於最下。】 【一刻永恒】&mda[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以色列的炮火聲中,我想到了兩個人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Hamas)10月7日對以色列發動突襲,數千枚火箭彈飽和了以色列防空係統,巴勒斯坦槍手跨過加沙地帶的隔離帶,進入以色列一側,殺數百人,並虜走數十名以色列士兵和平民。 以色列的隨後空襲報複,現已經造成了數百人傷亡,且還在進行中。地麵攻擊很有可能跟進。以色列的強烈反應,雖會傷及平民、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窮塞主之詞”辯(續2:答網友) 【兩篇拙作登出以後,受到很的網友的支持和鼓勵,幾乎全是讚同的聲音。然而日前,網友supercs88寫下一篇《“窮塞主之詞”之我辨》,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即“窮塞主”之說是有道理的,我的質疑恐怕是不對的。他的文章讓我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有關問題,很感謝。他的文章很長、很詳盡。我想最好的方式是將他的文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窮塞主之詞”辯(續:再考證) 【上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301/202310/415.html】 前幾天跟大師“叫板”的文章登出來之後,得到許多網友的支持和鼓勵,令我感動。這個似乎並不複雜的問題,我真不敢相信為什麽數百年間那麽多牛人,竟會以訛傳訛或視而不見,還要等到我這個初級水平的古詩詞愛好者來指出。我想,如果我錯了,也並不丟臉,正可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2023-10-06 22:21:52)

攝影的業餘愛好和“唐宋韻”都極其費時間,而且需要專注。隻好暫時放棄攝影。但也有諸多遺憾。 【在論壇中與網友交流(點入見文章下麵)】 【七絕-糾結】(新韻)-唐宋韻-♂(2410bytes)(50reads)10/07/202317:35:20(4) •七絕-糾結】(新韻)-唐宋韻-♂(2410bytes)(61reads)10/07/202317:34:44(1) 【七絕-糾結】(新韻)-唐宋韻-♂(2410bytes)(335reads)10/07/202317:34:29(4) 【美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蝶戀花(1)·春景》 蘇軾 花褪(2)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3)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秋千牆外道。 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1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鵲踏枝”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2褪:凋謝。 3柳綿:柳絮。 蘇軾(1037—1101年),眉州眉山(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9)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