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唐宋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唐宋韻》41.《清平樂·春歸何處》黃庭堅

(2023-10-11 09:37:56) 下一個

《清平樂(1)·春歸何處》

 

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2)無行路(3)。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4)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百囀無人能解,因風(5)飛過薔薇。

 

1. 清平樂:詞牌名,正體為雙調八句四十六字,上闋四仄韻,下闕三平韻。

2. 寂寞:此處意思是安靜、寂靜。

3. 行路:(春天)來去的蹤跡。

4. 換取:呼喚。這裏以及下片問取中的“取”字為語氣助詞,無實意。

5. 因風:順著風勢。

 

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號山穀道人、豫章先生,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和書法家。他是繼歐陽修、蘇軾之後北宋的另一位文豪。黃庭堅出生於官宦家庭,父親黃庶是王安石的同榜進士。黃庭堅治平四年(1067年)進士及第。然而,黃庭堅一生都處於新舊黨爭的漩渦之中,他仕途坎坷,最終死於貶所。直至宋高宗時代才追封其為太師、龍圖閣直學士,諡文節。

黃庭堅詩詞兼修,詩名尤盛,與蘇軾並稱“蘇黃”。黃庭堅為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在詩歌上他主張襲用古人章句,賦予新的涵義。其“點鐵成金”與“奪胎換骨”兩種創作技法,對後世影響深遠。黃庭堅又是著名的書法家,他與蘇軾、米芾和蔡襄齊名,世稱為“宋四家”。

黃庭堅有《豫章黃先生文集》30卷、《山穀琴趣外篇》3卷收錄其作品。黃庭堅的弟子任淵另著有《山穀詩集注》20卷,《後山詩注》12卷,《山穀精華錄》8卷。黃庭堅現有2100餘首詩和192首詞存世。

影響力評分: 4

宋雨:黃庭堅出生於官宦家庭,祖上六代為官,且都有學問。他的父親黃庶雖然官做得不大,但也是進士出身並通曉詩文。黃庭堅的名“庭堅”是上古“八愷”之一的名。據《左傳》記載,他們是五帝高揚氏的八位有德有才的子孫,被百姓尊稱為八愷,意思是八個善人。給孩子取這樣的名字,可見父親的殷切希望。

唐風:黃庭堅從小顯露出過人的才華。據記載,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年僅6歲作的黃庭堅作了一首《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如果說駱賓王6歲時所作的《詠鵝》是小朋友的名詩的話,《牧童詩》則完全是成年人佳作的水準。一個6歲的孩子,能夠寫出後麵那兩句是令人驚歎的。

宋雨:黃庭堅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他比蘇軾年輕8歲。蘇軾與他的幾個弟子相識的過程以及與他們的關係,其實各不相同。比如秦觀先是把自己的詩文寄給蘇軾請他指點,後來為了引起蘇軾的注意還用了一點小伎倆。而黃庭堅的詩文則是先被蘇軾賞識,之後又過了十幾年兩個人才見麵。

唐風: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當時的知名學問家、黃庭堅的嶽父孫覺見到蘇軾,請他在文人圈子裏提攜一下入仕不久的女婿。此時東坡已經讀過黃庭堅的詩文,他說:“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將逃名而不可得也,何用我稱揚。” 大意是說黃庭堅是大人才,他不用找人家人家就會找上門。要麽就是他不想出名,從而人家得不到他。哪裏需要我舉薦。

宋雨:蘇軾的仕途不順,命運多舛。我發現他最重要的兩個弟子秦觀和黃庭堅與他高度一致,基本上是榮辱與共。這裏麵顯然有門派和政治的原因,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站隊”的問題。在政治上站在舊黨一邊、在文學上跟東坡學習、切磋,這是黃庭堅和秦觀的選擇。

唐風:黃庭堅與蘇軾交往的過程反映了他的人品。元豐元年(1078年),33歲的黃庭堅時任大名府國子監教授,他開始與蘇軾有書信往來和唱和。然而就在第二年,蘇軾因“烏台詩案”下獄。在迫害蘇軾的“黑材料”裏麵,就有蘇軾與黃庭堅的唱和之作,於是黃庭堅受到禦史台的調查。此時他完全可以說自己從未見過蘇軾,不了解他,甚至可以落井下石。但黃庭堅卻對禦史台說他認為蘇軾是忠君愛朝的的君子,於是他受到罰金的處分。

宋雨:又過了7年,到了高太後垂簾聽政的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朝政轉而傾向舊黨,蘇軾被召回京師,這時候黃庭堅和蘇軾才首次見麵。蘇黃在京供職相處三年多,有極多的往來,其間詩詞唱和就達近百篇。與此同時,秦觀、晁補之、張耒等文人雅士齊聚蘇軾門下,他們誌趣相投,經常切磋詩文,鑒書賞畫,被傳為翰墨友誼的佳話。 

唐風:經過這段切磋,黃庭堅的詩詞和書法水平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時人開始將其與蘇軾類比,並稱“蘇黃”。但黃庭堅依然保持對蘇軾的尊重,始終堅持弟子之禮。在蘇軾後來再次被貶後,黃庭繼續對蘇軾保持情誼和弟子禮儀。黃庭堅的仁義寬厚,心胸開闊,力行孝道等品質是一貫的。

宋雨:很多人認為,在蘇軾的弟子中,影響力最大的是秦觀,這多是今天人們的看法。其實要說全麵,黃庭堅顯然比秦觀略勝一籌,他在詩、詞、文(稍弱)和書法等方麵都可以跟蘇軾類比,是那個時代的大學問家。特別是黃庭堅是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該詩派倡導的“點鐵成金”與“奪胎換骨”等創作技法,對後世影響深遠。

唐風:黃庭堅的詞與其詩相比,貢獻略小,但也是別具一格的名家水平。他學習柳永和蘇軾,集婉約與豪放為一體,形成了硬朗、清空、細膩、迷離等特點,對南宋的薑夔、辛棄疾等人都有影響。有趣的是,曆代評論家對黃庭堅詞褒貶不一,即便是對同一首詞,也常有大相徑庭的看法。然而,現在我們鑒賞的這首《清平樂·春歸何處》,卻是眾口一詞的佳作。

宋雨:詞的一開始就是問句:“春歸何處?” 用現代大白話說就是 “春天在哪裏?” 這讓我想起了兒歌《春天在哪裏》。這首歌的詞作者或許受到黃庭堅詞的影響,因為歌中也提到了黃鸝。

唐風:今天很多歌詞作者的都是了解古詩詞的,如這幾年的新歌《知否知否》顯然化用了李清照的《如夢令》。而瓊瑤作詞的《一簾幽夢》就是借用秦觀的“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裏柔情”(《八六子》)。瓊瑤熟悉古詩詞且對其情有獨鍾,除了《一簾幽夢》之外,她的小說《水雲間》、《幾度夕陽紅》、《心有千千結》、《庭院深深》、《翦翦風》、《彩雲飛》等等,其名均取自唐詩宋詞。

宋雨:此刻,作者感受到的不是春光旖旎,而是春天“寂寞無行處“ — 無聲無息地就消失了。作者將春天擬人化,此處“寂寞”不是形容他本人作為主體的孤單,而是形容作為客體的春天消失時悄無聲息。這句不禁讓人想到白居易的“長恨春歸無覓處”(《大林寺桃花》)及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浣溪沙》)。

唐風:黃庭堅博覽群書,不可能不熟悉這些前人的名篇。然而,這首詞跟一般的歎春、惜春詩詞有些不同,它不寫具體的花開花落,隻說一個擬人化的、同時又抽象化的“春”,一遍遍問詢它的去處。

宋雨:後兩句“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這種表述不符合我的心理定勢。你如果思念離去的春天,有人又告訴你春在哪裏,你難道不應該去追逐春天的腳步嗎?怎能通過喚回來而留住春天呢?

唐風:古人的傷春悲秋,深層次的是意向是對生命短暫、年華易逝的傷感和無奈。春天象征著年輕的生命,人們希望它長久地留在軀體裏。在這樣的願望之下,去“追”消逝的春天反倒是不太符合邏輯。北宋詩人王令的“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送春》),反映的也同樣是“換取”的期望。

宋雨:上闋四句,作者無法得到春天的去處,於是下闋繼續詢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古詩詞中不少寫到春天的詩詞都提到黃鸝,比如我們先前解讀過的杜甫的《蜀相》和韋應物的《滁州西澗》。拍攝飛鳥是你的業餘愛好,你對黃鸝熟悉嗎?它是春鳥還是夏鳥?

唐風:鳥的地域性比較強。這裏所說的黃鸝是亞洲種,美洲和歐洲是沒有的。美國的幾種oriole(金鶯)是它的親戚,羽毛也帶著黃色。黃鸝在中國很多地方是候鳥,在中原和長江流域,它們在春秋兩季短暫停留。

宋雨:可惜黃鸝“百囀無人能解” ,作者倍感無奈和鬱悶。兩者無法溝通,鳥兒幫不上忙。這時一陣清風吹過,黃鸝便順著風勢飛過薔薇遠去了。作者一無所獲。“因風飛過薔薇”中“因”,意思是順著、趁著的意思。

唐風:這首詞就這樣淡淡地結束了。但我們能夠感受到詞人心中的寥落。他因春天無可挽回的消逝而感到惆悵,然而又無處覓得安慰。這種喪失感和無能為力的遺憾,我們今天在讀這首詞的時候,依然能夠真切地感受到。

宋雨:說一個題外話。本詞上闋押韻很好,但下闋用普通話讀起來卻是不押韻的,三個韻腳字“知”、“鸝”和“薇”,在普通話中各自有自己的韻母。這是怎麽回事呢?

唐風:那個時代的學人,押韻和平仄是童子功,一般是不會出錯的。在《平水韻》裏,“知”和“鸝”位於“四支韻”,“薇”在“五微韻”,兩個韻部為鄰韻。在作古體詩(非律詩和絕句)和詞的時候,“鄰韻通押”是允許的。這在清朝出版的《詞林正韻》中定義得很具體。

宋雨:那個時代人們的語音裏,這三個字應該是押韻或大致押韻的。實際上今天中國的一些方言,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區的方言,保留了一些古音。在這些地區,“知”念 di,“薇”念mi,它們不就跟“鸝”(li)押韻了嗎?

唐風:是這樣的。用江浙、福建、廣東等地的方言念唐詩宋詞,往往押韻得更好。特別是這些地方的方言還保留了入聲。用保留入聲的方言念柳永的《雨霖鈴》、李清照的《聲聲慢》、嶽飛的《滿江紅》、蘇軾的《念奴嬌》等,聽起來押韻且很有味道。而在普通話中,很遺憾入聲完全消失了。

宋雨:現在我們在回到這首小詞。假如它是一個弱冠少年的春遊之作,那是對春天的讚歌;假如它是酒席間風流士大夫贈與歌女的應景之作,那是漂亮的逢場作戲;假如它是文人間的唱和,那會是讓對方欽佩的佳作...... 然而,都不是。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蔡京等人以“幸災謗國之罪”將黃庭堅貶至荒蠻的宜州(今廣西宜山縣)。這首詞寫於崇寧四年(1105)春天他在宜州貶所。同年五月,也就是剛過兩個月左右,他便溘然長逝,享年60歲。

唐風:所以我們總是說,了解創作背景對理解詩詞作品至關重要。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能夠體會到垂老的黃庭堅對春光一去不回的無比沉痛和惋惜。這首詞,反映了對他對生命的眷戀和對人生的無奈。這樣一種痛徹的感情,若換成秦觀,定會寫成"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千秋歲》)而在黃庭堅筆下,他卻僅以黃鸝飛過薔薇來表達。這是黃庭堅的含蓄、空靈與深刻。

-------------

Spring (To the Tune of Qingpingyue)

Where has Spring gone?
No trace left on the lone path.
If anyone knows her whereabouts,
tell her to come back, please.
Spring gone, no one knows where.
Except the oriole that keeps twittering
with an inexplicable message,
riding the wind over the roses.

(譯文摘自網絡)

【論壇中與網友交流。點入位於最下。】

《唐宋韻》41.《清平樂·春歸何處》黃庭堅 唐宋韻 - ♂ 給 唐宋韻 發送悄悄話 唐宋韻 的博客首頁 (38739 bytes) (166 reads) 10/13/2023  18:49:26 (2)

 《唐宋韻》41.《清平樂·春歸何處》黃庭堅 唐宋韻 - ♂ 給 唐宋韻 發送悄悄話 唐宋韻 的博客首頁 (37912 bytes) (771 reads) 10/13/2023  18:46:35 (6)

《唐宋韻》41.《清平樂·春歸何處》黃庭堅 唐宋韻 - ♂ 給 唐宋韻 發送悄悄話 唐宋韻 的博客首頁 (37912 bytes) (169 reads) 10/13/2023  18:45:16 (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music123 回複 悄悄話 若到江南趕上春 千萬和春住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心之初' 的評論 :
謝謝您褒獎。
心之初 回複 悄悄話 古詩詞就該這樣學。謝謝博主。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平等性' 的評論 :
謝謝平等兄。
很高興與網友一同學習、欣賞。
平等性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這一篇極有內涵,唐兄和宋兄一問一答,內容滿滿,真是大長見識!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遊海兒' 的評論 :
好詞深思。
遊海兒 回複 悄悄話 應個景。
以阿何煮?去留無行路。若有人知經行處,普天莫非同舞。
孤魂千年誰知?除非問取蒼天。百度無人能解,寒鴉飛過隔柵。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