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參學8: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逍遙禪:
菩提薩埵:簡稱“菩薩”,是度脫有情的意思。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照破自心妄想執著分別眾生和心識分別六識、鬼神、佛魔等眾生(有情),覺悟真心本性;
二是度脫分別心化現的自性眾生(有情),走向自性三身一體圓滿[
閱讀全文]
《心經》參學7: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逍遙禪:這幾個“無”否定了一切法的真實性,破除了一切法的妄想執著(法執),都歸到“諸法空相”上來!真正做到了“身空、心空、法空、性空”,一切皆[
閱讀全文]
《心經》參學6: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逍遙禪:《中論》的篇首即說“八不中道”:"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心經》中說完“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性相一如”之後,馬上告訴舍利子:諸法空相。什麽是諸法空相呢?就如同天空[
閱讀全文]
《心經》參學5: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逍遙禪:舍利子:是人名,佛的弟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在凡夫的二元對立中,不是空就是色,不是對就是錯,不是有就是無,不是生就是滅,不是一就是異。。。。而用光明智慧心,照見五蘊皆空,透過現象見本性本質後,一切現象的本質本體本源,都是自性的本性本空!就如[
閱讀全文]
《心經》參學4:觀自在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逍遙禪:觀自在菩薩:自在菩薩與束縛凡夫是相對應的,明白了束縛凡夫,解脫了妄想束縛,就是自在菩薩!凡夫有哪些妄想束縛呢?世人都是錯把六塵假象當真實,在六塵假象上起塵勞妄想,追求財色名利,這是第一重束縛;世人都有貪嗔癡慢疑的我執和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取見的法[
閱讀全文]
《心經》參學3:心經,經是徑的意思,也就是心行的道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指自心行在覺悟真心本性的智慧大道上,是用智慧度脫一切自心妄想煩惱所帶來的一切苦厄!最終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道!逍遙禪於2020915[
閱讀全文]
《心經》參學2:波羅蜜多,是度自心到不生滅性的彼岸。六度,就是六波羅蜜多,六種度自心到不生滅性彼岸的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十波羅蜜多,就是十種度自心到不生滅性彼岸的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方便說法度、願度、力度(神力、慧力、法力、佛力)、智度(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
閱讀全文]
《心經》參學1: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先解釋一下經書的名字:般若,漢語叫智慧。般若有三種: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
文字般若:是指佛經道理和其他通達人的心性真理的道理。通過文字般若學習,我們轉變的是自己的認知和觀念,因為不同心性的認知和看法,就是不同的道理。通過對佛經的學習,我們就會明白十法界乃至五十五位真菩提路的不同認知[
閱讀全文]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一、此版本為玄奘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
閱讀全文]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有智慧的人,明白萬事萬物之間“生克製化的關係”,明白數字之間有加減乘除乘方除方等等,也就是八卦;明白事物之間生克製化關係,受時間(春夏秋冬)和空間(東西南北)的製約,以及人際關係的製約,這就是四象;受善惡是非對錯和陰陽鬼神的影響,這就是兩儀;受光明智慧心正[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