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禪的博客

體悟人生真理,通達智慧覺悟。自覺覺他,自利利他。youtube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4fjoWGlYx4&list=PLXXuRYOXx2fKoL33puVNg_m7JH9th7Wu4
正文

《心經》參學1

(2021-10-26 14:53:04) 下一個
《心經》參學1: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先解釋一下經書的名字:般若,漢語叫智慧。般若有三種: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
 
文字般若:是指佛經道理和其他通達人的心性真理的道理。通過文字般若學習,我們轉變的是自己的認知和觀念,因為不同心性的認知和看法,就是不同的道理。通過對佛經的學習,我們就會明白十法界乃至五十五位真菩提路的不同認知和看法,有助於破除我執和法執障礙。
 
觀照般若:是自性覺或者自性覺照的智慧。自性覺,就是止觀,也就是把自己當作一個觀察者,能夠清清楚楚的覺察自心所見相(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和能見心(見聞嗅嚐覺知六種功用)。自性覺照,就是自心連接佛心光明智慧,也就是“靈光獨耀、迥脫根塵”,臨濟說“六根門頭有個無位真人”,也就是說自性覺照,不僅僅有覺察自心所見相和能見心的能力,還有光明智慧破除五蘊十八界的障礙能力和無明妄想的能力,也叫妙觀察智。也叫觀照般若。
 
實相般若:有兩種心性境界,一種是菩薩心性境界,在菩薩心性境界中又有本性本空、如幻三昧、變化神通三種,都屬於平等性智。第二種實相般若是佛的心性境界,也有三種:覺悟真心本性的真空(理圓融)、真空妙用(理事圓融)、層層疊疊的華藏世界(一花一世界的事事圓融),都屬於大圓鏡智。
 
沒有真實體悟的人,大多數人隻能停留在文字般若的知解上,因此又稱之為“知解漢”。包括大部分講經說法的法師和網絡上那些自以為是說法的人!
 
需要說明的是:大多數法門,都是通過學習經典,明白佛法道理,然後依教奉行,去改變自己的行為和心性道路,達到積累善根福德因緣資糧和開發光明智慧心性,最後達到認識佛法實相般若的目的!
 
唯獨禪宗頓法,是不立文字、以心傳心,直指心(見聞嗅嚐覺知六種功用)性(見聞嗅嚐覺知性六性本一體)因此我們看祖師的公案,看不到文字說教,隻是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指給你看。。。。測驗你看什麽?用什麽看?當下就知道你心在什麽道上。
 
逍遙禪於2020091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