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
閱讀全文]
何為自性?
作者:逍遙禪
就是自己的心靈,他本具三身,也就是三種功用狀態:
1、意識思維分別功用,出入身體六根就是六識功用;通十法界靈性功用,心靈感應。
2、真心光明智慧功用,也就是心通佛心光明智慧的功用。
3、本心本性本覺功用,覺遍十法界,即得成佛道。
由於人的妄想分別執著,這些功用被自心妄想局限住了,成了見前不見後、見外不見內[
閱讀全文]
教育的沉思!(轉)再過幾年中國的寶寶隻配給美國的寶寶打工,你信不?請看:有孩子的一定要看,不看就後悔。中國教育沉思轉給各位爸爸媽媽,我越來越發現我們的教育,把尊老愛幼、心懷感恩這樣的傳統美德丟棄了。我有幸在家接待了一位來自美國的小女孩。早餐後美國女孩跟我說:“這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早餐,非常謝謝您!”這個孩子這麽會讚美別人,我第[
閱讀全文]
關於《逍遙禪之見道》的回複:
首先逍遙禪之見道,是需要逍遙禪來詮釋的,而不是別人來猜測的,別人猜測的是謂“別人之猜測逍遙禪之見道”,而不是逍遙禪之見道。其次是逍遙禪之見道,見的什麽道?天人道、小乘道、大乘道、上乘道還是佛道?對於天人道、小乘道、大乘道、上乘道,逍遙都親見,真空妙用的佛道也曾體悟過。因此,我能說出他們之間的差別[
閱讀全文]
李白《花間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逍遙情夜空一輪月,院中有一人。
舉頭望明月,回頭見星辰。
猶如懸珍珠,星空無限深。
我心似深空,又如月星明。
[
閱讀全文]
生命誠寶貴
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
二者皆可拋
在道德麵前,生命、愛情、自由又算得了什麽?哪一個悟道者不曆經艱難困苦九死一生?哪一個悟道者還能被情所困、自陷囹圄?自性本來就是自由的,又豈能被身心不自由而羈絆?
即使民主、自由、博愛、平等的普世價值觀,也不過是道德的浮華,自性道德本來就是自由平等博愛民主,不需要人為的造作個自由[
閱讀全文]
評《說好了,看完不準哭不準鬧|所有的結果,都與童年有關》:
當兩個人在一起,兩人想法不一致,而都堅持認為自己是對的時候,那就應該走自己認為對的路,不然的話就是互相埋怨和指責,誰也無法走自己的路!
這就是所說的道不同,不相為謀!
======================
很多人之所以修道不會成功的原因,就在於自己的妄想作怪,而背叛了自己導師的教導,另搞一套[
閱讀全文]
與網友論:佛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而解
逍遙禪:
你就隨便說一句,我給你說說這句經文的凡夫法、小乘法、大乘法、上乘法、佛法。
網友唯一無量:
“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
你說說這段如何分別?
逍遙禪:
首先要明白:凡夫法是著名相而產生不同的分別心,也就是見色生心。
"如[
閱讀全文]
如何離心意識參?
作者:逍遙禪
分兩步說吧:
第一步,見相離相,也就是知幻即離,不假方便。
第二步,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看見屏幕上的字,這是眼所見的色相。。。。。耳朵聽到的是聲相,鼻子聞到的是香味相,舌頭嚐到的是鹹淡味相,嘴裏說的是語言相,身體覺知的是觸覺相,意識想的是法相。
第一步,就要在見到這些六塵相的同時,離開[
閱讀全文]
唐道昂法師傳
道昂法師,唐朝魏郡人。法師風神清徹,對佛法的慧解有如天生。在靈裕法師座下出家,鑽研大乘佛學。
法師曾在寒陵山寺中為眾人開講《華嚴經》十地論,從白天講到昏夜,人們無暇點燈,法師高舉手掌,發出異光,照明講堂,人們非常驚異。法師說:“此光手中常有,不足為怪。
法師平日誌在西方,願生安養世界。後來在報應寺,法師自知時至,[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