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深秋,落葉飄零,圍著顏色變深的樹幹,院子裏鋪上了一層深深淺淺的金黃色,新鮮平整的黃葉上飄浮著濃濃的眷戀,讓人不忍踐踏。等到葉子卷邊,輕輕踩上去,“嚓嚓”作響。又到了掃樹葉的時節。 掃樹葉是我衷愛的一件事。有時,頭頂的暖陽慵懶地灑著餘溫;有時,秋風輕輕地掀起發梢;有時,陰雲壓低俯視著。它們好像都明白我在幹什麽。喜歡手握木柄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很少有人吃過阿圖什新鮮、熟透的無花果。阿圖什位於新疆的西南端,離喀什很近,比烏魯木齊晚一個時區,自一千多年前引入波斯的無花果之後,阿圖什便成了西域赫赫有名的無花果之鄉。 一直對無花果念念不忘,緣於阿圖什的一位克爾克孜族大哥。他屬於聰敏過人那一類的語言天才,古文的功底、對漢語的運用比絕大多數漢族還好,談話中盡顯睿智,還總引經據典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21-11-12 20:24:12)
這段時間在上國內的一個係列性的網課,需要用到的小程序總是卡住,左挑右選地下載了一個VPN軟件,還是不行,網課的班主任幫我四處打聽,終於知道有另一個VPN好用,於是過起了翻牆進國內的日子。但是那個VPN一打開,手機上別的軟件卻不好用了,文學城也有時能上有時不能上的,隻好翻來翻去地折騰,這兩天又碰上小程序版本升級,怎麽都翻不過去了,隻好望牆興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小時候家裏是平房,每天都有好幾個大人在我家熱熱鬧鬧地爭爭吵吵。 那個不大的院子裏住著五戶,我家是第一家。有兩家的大人每天下班必來我家點個卯,然後才回去做飯管孩子,吃完飯就又鑽到我家來,而住在盡裏邊的那個叔叔在天氣暖和的時候基本上每天端著飯碗來,似乎連吃飯的時間都舍不得浪費。離我家走路幾分鍾遠的一個稍大的院子裏住了十幾家,其中有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這是一段趣事。前幾日靜安發了一篇文章,題目借用的是南宋蔣捷的詞句“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很多年前,在幹旱少綠的大漠邊第一次讀到這句詞時豔羨不已,心馳神往其中的韻味,不想隔了這麽多年忽然又見,彷彿久違的老友跳入眼簾,便想針對這句詞和她。可是新疆有什麽能正好対上呢,一下就想到“紅了石榴,綠了葡萄”,而她的第一反應是想改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聽我把春水叫寒,看我把綠葉催黃,誰道秋霞一心愁,煙波林野意幽幽”。 在大才子李子恒的描述中,小小的秋蟬曾經愜意地暢遊於樹梢頭、林葉間,聲聲鳴叫驚動了春水綠葉,不免一陣小得意,然後又有些小落寞、小豁達,以過來人的感悟告誡世人珍惜眼下好時光。這樣一首靈秀的小詩,我卻曾因不確定裏麵的幾個字詞而疑惑了好一段時間。 小時候,在高昂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羊毛出在羊身上,羊絨也出在羊身上。 天有點涼了,開始穿長袖長褲,遠在天山以北的北疆各地,這時候應該已經穿毛衣了,南疆要晚一點。新疆人的毛衣,不出意外都是純羊毛。小時候有一次,對上海服飾推崇備至的母親買了件上海的毛衣,標著精紡,是羊毛混合晴綸線,一脫就起靜電,從此她就把混紡的毛衣、毛線都當做偽劣產品,無數次地告誡我們千萬別被顏色、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又是一年中秋時節。從炒豆沙、製麵皮開始,已經做了十多年的月餅,廣式的,不過沒敢試過轉化糖漿,我自作主張地用楓樹糖漿混合一點兒蜂蜜替代,效果還不錯,孩子一直都高高興興地帶到學校當午飯,還分給小朋友吃。 父親也會做月餅,我很小的時候他做過,青紅絲的餡,白色酥皮,後來知道那叫蘇式月餅。當時的我實在不喜歡青紅絲,隻想吃酥皮,可又不能把餡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八月的新疆是瓜果飄香的季節,進入九月,家家都還有存貨。在琳琅滿目的水果中,名頭最響的恐怕要算葡萄了。 新疆葡萄有很多品種,極甜的有無核白、馬奶子,醉人的有玫瑰香、香妃,藥用價值高的有梭梭葡萄(不同於梭梭柴)。不過最實惠、最親民的還是無核白,個頭小,一粒粒晶瑩翠綠的像是綠珠子,熟透了以後微微泛黃、有點通透,甘甜又多汁,皮極薄還沒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我在門前與後院都種了薰衣草。其實以前並不衷情於這種葉子發灰、開著不起眼小紫花的灌木,也不習慣它的香氣,讓我改變想法的是十多年前第一次回新疆時得到的一份薰衣草的精油禮盒,朋友說它是霍城的名產。名產?孤陋寡聞的我卻是第一次聽說。 伊犁霍城如今以薰衣草聞名,但之前名聲更響的是那裏的可克達拉草原,一曲《草原之夜》讓那渺無人煙之地在全中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