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博文
前蘇共總書記赫魯曉夫曾經在“廚房辯論”中非常自信的嘲笑了尼克鬆總統。無獨有偶,08年金融危機發生之後,有人就忽然的找到了赫魯曉夫式的自信,開始嘲笑起美國的經濟製度,以至於發展到今年以來,開始嘲笑起美國的民主製度。但是,自信應該是源於看到了真相。如果你的自信是建立在相對的“理論”,“主義”,以及相對的GDP和軍事力量之上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6-21 18:14:24)
“戰狼”或“威權主義者”迷惑在“逞強好勝又擔驚受怕”的矛盾的“情緒體驗”之中。但他們不知道是,這種迷惑會把他們帶入到“地獄”般的情緒體驗之中。再也走不出來。人生的確是一場“情緒體驗”的連續劇。無法操控自己的情緒體驗,就會迷惑在痛苦的情緒體驗裡,一直的體驗不到快樂。這裡麵的道理是什麼呢?(點擊聽全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上回我們聊到,佛教認為瞭解真相才是最大的"功德"。為什麼瞭解真相這麼重要呢?很簡單,因為我們正在被假像所欺騙。經常拿來做比喻的例子是做夢或夢境。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是在做夢。那麼,夢境中的恐懼,掙紮,焦慮的體驗將無比的真實。但是,如果我們知道自己正在做夢,也就是瞭解到自己正身處夢境這個事實或真相。那麼至少,我們在對待夢境的態度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上回我們講到,有學者推測中國佛教可能會被弄成"下一個孔子學院"。這種推測的根據是政治可以壓倒一切和操縱一切。但佛教可能是個例外,佛教的複雜性,顛覆性和表現力,可能是任何一種「政治影響力」所始料不及的。弄不好還會起相反的作用。(可聽:佛教會成為「下一個孔子學院」嗎?還是佛教終究無法被政治所用?《美國筆記-15》01/05/2021-YouTube) 《五燈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上回我們聊到,所謂的遠見和戰略會受到"易錯性"的製約。但是,政治人物們很少會意識到自己也無法逃脫"易錯性"。他們大多會充滿政治衝動的去推行一個錯誤的戰略,其後果是得到一個混亂的結局。歷史上,這一類的事件屢見不鮮。那麼,什麼樣的政治戰略是大概率不那麼混亂的?什麼樣的政治戰略又會引發顛覆性的失敗呢?(可聽:拜登的“一切皆有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政治哲學這個"概念係統"裏,對於建立政府,或政府的使命有多種"本體論承諾"。但為了方便討論,我們隻選擇有代表性的兩種來舉例:一種承諾是,政府存在的使命是保護民眾的自由,保護個人可以自由的發展而不被政府權力所侵犯。另一種承諾是,政府存在的使命是促進國家的繁榮和社會財富的平等。 對於第一種承諾,由於政府存在的使命是保護"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為什麼「強國」不能作為一種戰略?因為「強國」所表述的是一種結果。是正確的戰略實施後的結果。那什麼是「正確的戰略」?它應該包含了遠見和對趨勢的正確判斷。那麼,我們怎麼知道所謂「東升西降」,或“西升東降”的判斷是正確的呢? 可聽:為什麼“強國”不能作為戰略?《美國筆記-13》03/27/2021-YouTube 在上一個視頻裏,我們其實是開啟了一個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維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說過一個大家熟悉的名言,叫做「凡我們能說的,都能說清楚。凡我們不能說的,必須保持沉默"(邏輯哲學論)。 所謂"能說的",並且還"都能說清楚"的。指的就是可以運用概念進行思維和討論的東西。而"不能說的",要保持沉默的又是什麼呢?維特根斯坦進一步解釋說:「如果我們要為思維劃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蒯因(WillardVanOrmanQuine)是哈佛大學著名的哲學教授,也是美國當代最著名的哲學家之一。蒯因有一個很出名的理論叫"本體論承諾"。蒯因舉例說,當我們說有大於一百萬的數位時,我們就承諾了一個包含數位的本體論,(就是承諾有數位這種東西存在)。當我們說有半人半馬怪物時,我們便承諾了一個包含半人半馬怪物的本體論(也就是承諾半人半馬的怪物是存在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民主黨人通過不斷的威脅最高法院閉嘴,不然就要打包大法官的人數。以及威脅廢除選舉人團製度。把選舉權從各個州的手上收歸聯邦國會。民主黨人正推動將美國的聯邦式民主,向中央式民主改變。目前的H.R.1法案表明他們在加緊推動這種改變。 那麼,這種向中央式民主的改變又會造成什麼危險呢? 要說清楚這個事,首先要區分一下中央式民主和聯邦式民主。中央式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1]
[2]
[3]
[4]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