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躺平”的價值,以及價值體係的真相是什麽?

(2021-05-29 18:23:01) 下一個

上回我們聊到,佛教認為瞭解真相才是最大的"功德"。 為什麼瞭解真相這麼重要呢? 很簡單,因為我們正在被假像所欺騙。 經常拿來做比喻的例子是做夢或夢境。 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是在做夢。 那麼,夢境中的恐懼,掙紮,焦慮的體驗將無比的真實。 但是,如果我們知道自己正在做夢,也就是瞭解到自己正身處夢境這個事實或真相。 那麼至少,我們在對待夢境的態度上,也就是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就會發生轉變。 至少,可以轉變為觀賞一部舞台劇或電影時的態度,雖然我們的情緒會隨著劇情的展開而上上下下的起伏。 但因為我們瞭解這些都是「假相」,所以我們可以非常輕鬆的去看待眼前的一切。 而能夠保持在每一個時刻都知道自己正在做夢的,即是"了知真相"。(可聽:價值體係真相是什麽? 《美國筆記 -16》05/29/2021 - YouTube

那麼,怎麼證明我們所感知的一切並不是事物的真實狀態,而是一種假像或夢境呢? 佛教在理論上的證明方法其實非常簡單,首先是分解或拆解事物,我在("建立民主製度"並不是美國政府的使命)裡,提到過月稱大師拆解馬車的例子。 木板,釘子,繩子,皮子,每一個組成部分裏都找不到"馬車"的影子。 在這個被我們所真切感知的馬車裡麵,並不存在一個真實的,可以被稱作"馬車"的東西。 因此,馬車就隻是一個合和(組合)現象。 在根本上或究竟上並沒有一個叫「馬車」的東西存在。 其次,就是看到事物每時每刻的變化,也就是大名頂頂的"無常"。 這就像今天的科學家看待人體細胞的蛻變一樣。 我們98%的細胞在一年內會完成更換。 這意味著我們的身體其實是每時每刻都在死去並重生。 但我們卻很難感知到這個真相。

由於無法感知和了悟到事物的真實狀態,就會發生我們剛才講的被夢境所欺騙的現象。 我們會被夢裡的痛苦所壓垮,或反過來緊緊的抓住自己的一個美夢,打死都不肯放手。 從而做出種種被佛教稱之為"顛倒"的事情出來。 這其中,價值觀上的顛倒會製造出很大的破壞力。 舉個例子,某些人認為蛇是最有價值的寵物。 因此,他很可能會把她最愛的女朋友給嚇死。 最不濟的,也會因為女朋友被嚇的麵目猙獰,而徹底的消除了他心目中最有價值的女神印象。 同樣的道理,那些把"暴力","仇恨","鬥爭","戰爭"奉為最高價值的人或政治派別,他們沒有看到這些被顛倒的"價值"的真相。 也就是說,他們會把我們生命中最負麵的,或最壞的東西作為他們的最高的價值。 這就不但會傷害到他人,更會害了自己。

那麼,暴力,仇恨,鬥爭,戰爭為什麼就會被某些人或團體奉為人生的最高價值呢? 最大的原因是看不到"自我"的真相。 看不到"自我"也是"合和與無常"的產物。 某些時候我們會意識到,"自我"在身體上是由一堆DNA和水分子堆積起來的,非常不穩定,並隨時處在消亡的路上。 並且,"自我"在感知與行動上是被教育和媒體所塑造和裹挾的,具有反覆無常和短暫的特性。 自我及其自我價值的真相,也可以通過回顧我們個人的成長經歷來瞭解。 比如,小的時候,我們會認為某個玩具具有最高的"價值"。 周圍的小朋友也都是這麼認為的。 因此,我們非得到它不可,得不到的後果甚至會造成我們一生的性格缺陷。 但是,到了青年時期,我們會認為擁有一個名牌包包,或被邀請參加朋友的生日派對,那才是最有價值的事情。 童年時的那種要死要活,非要得到某個玩具,以及玩具的價值,早就消失不見了。 然後,我們進入職場,事業成功就成為了我們的核心價值。 我們會不顧一切的,為了達成這個價值而忽視掉人生中的其他價值,包括丟掉健康,快樂,親情的價值,反而是讓自己處在長時間的焦慮與緊張之中。 但是,當我們步入老年,所有我們獲得的所謂"成功的價值",已經遠遠的比不上一粒藥片的價值。

所以,"自我"的真相是懦弱的,渺小的,易碎的,隨時處在消亡的過程之中。 這種真相讓人害怕。 我們無法認同"自我"的真相。 因此,尋找某個宏大的,集體性的價值取向。 把"自我"融入到團體,政黨,社會的價值體係之中來重建我們的"自我認同",這成為了"自我"不得不做的事情。 這當中就產生了社會的價值體係。

因此,社會的價值體係是我們向外尋求結合,抓取一些東西,以便獲取穩定感和歸屬感,也就是建立"自我認同"所必須的東西。 但是,這個對於"自我"如此重要的社會價值體係,也同樣是"合和與無常"的產物。 比如,我們所身處的社會價值體係是由諸如:考試,職業,財富,地位和權力所組合而成的。 如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出現了所謂"價值的消亡"。 那麼,它就會危及整個價值係統,進而危及到整個社會的穩定。 這方麵舉得最多的例子是晚清取消了考試製度。 這使得整個國家的年輕人一下子失去了"價值" 。這種大規模的價值消亡,伴隨的是年輕族群失去了"自我認同",並向外發展為對國家製度失去認同。 一種製度如果失去了認同,它就會失去價值。 而失去了價值的製度,就會走向瓦解。 據說,這就是為什麼會出現像孫中山,這麼一大群革命者的主要原因。

而最近熱門的"躺平主義",其實質是職業,財富,地位等價值體係消亡的結果。 由於這些價值係統失去了與年輕群體的關聯。 也就是職業,財富,地位已經與年輕人沒什麼關係了。 那麼,年輕人也就失去了成為"金領","白領"或"藍領"的自我認同。 隨著熱門價值體係相對於年輕族群的持續消亡,"躺平"也會成為一種新的價值發現。 年輕的族群早晚會發現,不依靠福利的"躺平",它的價值是找回了久違的自由。 可惜的是,這隻是社會價值消亡下的被動選擇,它還不是我們常說的政治學意義上的自由。

而在西方福利社會中,依靠福利的"躺平"所失去的價值正是政治上的"自由"。 因此,某些人們把「躺平」的原因怪罪為社會福利,進而怪罪為民主製度下,政客們為了討好選民而目光短淺的破壞民主價值的行為。 這其實是沒有看到,民主製度及其民主的價值也是"和合與無常"的產物。 民主的價值也會消亡。

民主價值的組成包括了,科學與自由,公平與正義,法律與人權,以及市場經濟體係等等。 這些要素中的任何一個,還可以繼續的被拆分成更具體的幾個部分。 比如自由,自由可以被細分為,提出不同意見的自由(言論自由),反對執政黨的自由(選舉自由),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私有財產不被侵犯的自由等等。 因此,小政府被認為是"自由"得以實現的必要條件。 因為如果政府太大了,大到完全的主導社會財富的分配,或者說,在一個絕大多數的人口需要依賴政府而生活的社會中,人們交換出去的價值,就是個人的自由。 換句話說,當個人不得不依賴政府而過活的時候。 他相對於政府而獨立的,個人自由的價值就開始消亡了。

 "自由價值"的消亡也可能突然的發生。 比如,這次疫情造成的突然的大規模失業,也就是突然的提升了依賴政府生活的人口比例。 這就迫使小政府突然的向大政府轉化。 而我們要關注的問題是,未來會不會出現不可逆轉的,持續性的,更大規模的依賴政府生活的人口呢? 我要舉例不久前看到的兩個報導。 IBM的人工智慧係統Project Debater。 這個機器可以與人類的專業辯手進行自如的現場辯論。 這裡的突破在於,語言和修辭是屬於人類獨有的一種特性。 是一種藝術。 我在某個電視劇裡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懂得欣賞藝術是人與動物的區別。 但是,這個Project Debater人工智慧係統正在模糊掉人與機器的區別。

另一個報導是 Google人工智慧係統Alpha Fold。 這個機器可以在幾個小時內預測氨基酸的3D結構。 這不僅使得醫學診斷會出現革命性的變化。 所有的遺傳學疾病將在人出生的時候就可以被診斷出來。 並且,它也為改造人類的身體機能,去掉不好的,落後的遺傳基因,為製造出"完美的人種"提供了可能。

所以毫無疑問的,人工智慧終將引發大規模的,不可逆轉的失業,它的範圍會波及到醫生,律師,股票經紀,保險經紀,媒體以及立法與行政從業者。 甚至,如果"基因改造人"出現了的話,大批未被改造的"缺陷人"將被永久淘汰。 這就是所謂大規模的價值消亡。 試想一下,僅僅一個全球化政策,就引發了美國藍領和中產階層的大規模失業,不但衝擊了美國的民主製度,更引發了一場全球性的政治動蕩。 那麼,人工智慧在可見的未來,將會逐漸的,強製性的,不可阻擋的造成更加徹底的失業。

一旦出現這種狀況,左派政治人物所追求的公平將會失去實施的物件。 你總不能跟機器去講公平吧? 或者去限製人工智慧的工作時間,或組成機器人工會,來提高機器人的工資?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向這些無比高效的人工智慧徵稅。 所以,公平的理念會因為一個新的,沒有種族標識的,不需要休息,具有超凡能力的機器人從業者的出現,而失去它政治上的價值。

另一方麵,右派政治人物所無比珍視的小政府價值也同樣保不住了。 由於我們不得不通過對人工智慧或機器人來徵稅,才能補貼更大範圍的失業人口。 也就是說,有更多的人將依賴政府的財富補貼來生活。 因此,一個強大的大政府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 這就會使得"自由"這個崇高的政治理念也失去了它在政治上的價值。 而當公平與自由失去價值的時候。 民主的價值也終將失去。 更何況人工智慧也威脅到了民主價值的其他組成部分,比如市場經濟體係,由於人工智慧會創造價值,而不會參與財富分配及進行消費性活動。 僅僅是這一點的改變,經濟學的"價值理論"也失去了價值。 還有就是勞動力人口數量與維持經濟成長正比關係的理論。 人工智慧時代太多的人口數量,也許意味著更多的失業。

那麼,看到了事物的真實狀態,瞭解到價值體係與自我認同的真相又有什麼好處呢? 其中一個好處是態度上的轉變。 就像我們開頭所總結的,當我們瞭解到,這一切並沒有一個真實存在的,固定不變的本質,而是一種假像。 因此,我們可以超越價值體係,操縱自我認同,並駕馭我們的情緒體驗。 我們可以很放鬆的,像一個特級演員一樣,駕馭並享受角色所帶來的種種情緒體驗,並大呼過癮。 這種因為瞭解真相而"假戲真做"的體驗,與大名鼎鼎的"涅槃"非常的相似。

而瞭解真相的另一個好處是"俯瞰"與"等持"。 不是向左看齊,向右看齊,或向後看。 而是俯瞰各種價值。 佛教術語叫"照見"(照見五蘊皆空)。 就是像陽光一樣照射出各種價值的真相。 由於所有事物都是和合與變化的產物,並不存在一個恆定的,真實存在的本質。 因此,所有的「價值」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那麼,我們就應該平等的對待(持有)生命中的各種價值。 而不是把自我認同建立在非常主觀的,狹隘的價值偏好之上。 比如,死抱著自己的價值偏好不放。 也就是深陷在自己的主觀陷阱之中無法自拔。 這種「價值偏好」如果發生在普通人身上,會被說成是「偏執狂」。 而如果政治人物或政治派別也被某些主觀的,狹隘的價值所控製,那就會造成一個團體,或一個社會變成偏執狂。 就像我們剛才講過的"顛倒了的價值觀"一樣。 某些政治人物或黨派,把暴力,仇恨,鬥爭作為最有"價值"的東西。 這種顛倒了的價值偏好,會造成一個人,或一個團體對於所有持其他不同價值觀的人們的"戰爭"。 這顯然是一種很自私的,很自我的偏執行為。

"俯瞰"與"等持"也是應對"輪迴"最好的方法。 因為,無論我們生活在哪一種價值體係之下。 "自我"追逐價值,並形成"自我認同"的努力都具有一個相同的模式,就是必須抓取參考點。 我們剛才舉例了我們從小到大不斷的抓取價值,丟掉價值,再抓取新的價值,然後又忽然的遭遇到價值瓦解的過程。 我們也講到了民主的價值在人工智慧時代會麵臨大規模瓦解的危機。 左派的解決方案是向機器人徵稅來擴大福利。 右派的解決方案是鼓動人們去轉行到人工智慧還無法取代的領域,比如藝術,或信仰。 新生代的年輕一族在歡呼這個時代的來臨,因為人工智慧可以支持他們進入虛擬的世界裡生活。 在虛擬的世界中,按自己的偏好來滿足他們的"自我認同"。 這些解決方案都有一個相同的模式,就是必須有一個參考點。 或依賴某個參考點才能達成自我的價值。

但是,他們沒有看到的是,參考點也是和合與無常的產物。 我們所建立和抓取的參考點本身也是毫無本質的,不穩定的,一直的處在變化與消亡之中。 這就如同我們把自我價值的大廈,建立在了一堆鬆散的沙子上一樣。 其結果隻能是倒塌,重建,再倒塌,再重建。 這麼一個佛教稱之為"輪迴"的過程。 問題在於,"輪迴"已經是我們建立自我價值,建立各種價值體係及其參考點的唯一模式。 從啟蒙運動到工業革命,從資訊革命再到人工智慧。 價值的參考點始終處在不斷重建與不斷消亡的"輪迴"之中。 並伴隨著由此而來的驚慌失措,持續的焦慮和社會的混亂。

由此,佛教的解決方案是改變我們必須抓取參考點的習慣。 而俯瞰各種價值的真相,平等的持有各種價值,正是最好的練習,練習去改變那個習慣的模式。 那麼,為什麼我們必須不斷的抓取參考點來建立自我價值的模式是可以改變的呢? 我們在上一個視頻裡講到,佛教的真理標準是"自明","自覺"。 這意味著自我價值的建立其實無需依賴一個外在的參考點。 因為"自我"還有一個麵向是自己照亮自己,自己覺知到自己。 而這個麵向才是自我不同於其他價值的最特別的地方,也是自我本身具備的獨有的價值。 隻是這個價值離我們太近了,我們看不到它。 也不知道如何使用這個價值。 因此,"自我"浪費了這個本身具有的"寶藏"。 而呈現出自我渺小,易碎,需要不斷的抓取外部價值的"輪迴"的麵向。

那麼,我們要如何看到和利用我們本具的寶藏呢? "俯瞰"偏重於觀念上的,偏重於哲學和邏輯的一邊。 它可以非常的複雜。 這也是我在前麵的視頻裏想嘗試的內容。 而"等持"則是技巧,偏重於操作和實際的體驗。 這也是佛教與其他哲學或宗教不同的地方。 因為,改變自我虛假的體驗與感受,而實際的體認到真相是佛教最主要的工作。 其中第一個要麵對的,就是我們的情緒,佛教術語是"煩惱"。 有些人為了戒掉賭博的煩惱,可以砍掉自己的手指。 也有些人為了阻止愛情的煩惱而自殘。 但是,佛教很早就發現,自殘與自殺都無法砍斷或終止掉我們的一刻不停的情緒體驗。 

"輪迴"無法終止,除非我們"證得實相"。

 那麼佛教有什麼技巧來處理我們難以降伏的,始終是波濤洶湧,或暗流湧動,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緒呢? 我們下回接著聊。

作者:美國筆記

Twitter: 美國筆記

YouTube: 美國筆記 - YouTub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