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

《科大瞬間》與您分享中國科大校友和教師校園內外真實、親切的回憶以及多視覺、多維度的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博文

【科大瞬間】在軍訓中歪歪扭扭地成長第61期萬戰勇89111989年的秋季,我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計算機係。我的母校是安徽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國科大、中科大、科技大、褲子大(這是合肥話"科技大"的發音)、或南七技校因為學校在合肥市南七裏站)。在中國,以"科技大學"為名的學校不少,紛紛簡稱"科大"。但在我校畢業生心裏,隻有中國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科大瞬間】特刊|作者:蘆荻秋 1964年,劉達接替鬱文,成為中國科技大學第二任黨委書記。很快,“文革”爆發了,他被停職、打倒,戴上高帽,掛著黑牌,遊街示眾,過上了住牛棚、掃馬路、清理廁所的苦難生活。在王震同誌的幹預下,1972年,劉達獲得“解放”,官複原職直到1975年離開科大。算起來,在科大的11年裏,劉達實際在位時間隻有短短5年就在這短短的5年時間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21-04-02 09:33:35)

【科大瞬間】第60期|鍾達航796 【編者按】 八十年代頭幾年雖然開始了改革開放,但經濟上仍然有強烈的計劃經濟,即短缺經濟的特征,什麽都短缺,什麽都要票。當時的科大學生雖不至於餓肚子,但沒吃飽是常有的現象。吃在當時仍然是一個令人關注的大問題。 那個時候最高的助學金是每月17.5元的飯菜票,加4元零花錢。每人每天的飯菜票不足6毛錢,副食品少的可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21-03-29 11:48:28)

【科大瞬間】59期|萬戰勇8911 我上初中的時候,中國科大的名聲正如日中天,起碼在我們那旮旯。自從比我高幾屆的幾位學長考上科大之後,我校的傳統是每年成績最好的理科尖子生都上科大,沒有報清華北大的,雖然他們的成績可以上中國任何一所大學。這在今天看來可能不可思議,但是放在當年,科大的名氣在很多地方是超過清華北大的。究其原因,與整個社會在十年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3-28 15:11:52)

一個【科大瞬間】58期|何立群95博後 【編者按】對於科大鮮明的理實交融的風格,科大本科畢業生回憶甚多。本文作者何立群的本科和博士學位在另外兩所大學完成,之後加入科大進行博士後研究,因此他可以從親身經曆中,通過對幾所大學的一番比較,他形成自己獨特的視角,令他更細膩地了解到科大求真務實的風格以及科大人謙和自信和樸實溫馨的特點,看到別的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科大瞬間】57期|作者葛健844 【編者按】本文作者葛健校友對方勵之先生三十多年前的文章《象杞人那樣憂天吧》的共鳴,給我們帶來了深層次的思考。“杞人憂天”,“憂”是指思考,“憂天”思考的當然不是柴米油鹽、一己之私,而是具有廣泛深刻意義的但也許不接地氣的大問題,是思想不受約束的恣意狂奔。“憂“會帶來痛苦,但這也正是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3-22 20:13:20)

【科大瞬間】細數科大的恩師奇人 原創:鄔鬆8110第56期 我與科大的緣,結得比較奇特:娘怕俺去京城吃不慣雜糧,加上合肥有姨媽舅父照料,於是水陸聯運到了科大。誰知世上比雜糧更難吃的苦,那可多了去啦,當然,那是後話。 科大歲月可以說是蜜月,少不更事,應了傻人有傻福的古訓。實例佐證我的晚慧:冬日去對門的好友兆雷宿舍玩,驚問為何他住的南房比我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科大瞬間】|149期 方勵之專輯第4期 作者:劉振東807 (羅丹“思想者“) 我的家庭成分“不好”,在當年絕對不是件榮耀的事。 爸爸家庭貧寒。他隻會讀書,讀小學時在縣城統考一直連年保持全縣第一。爸爸讀書的資助來自比他大許多歲的大哥的經濟資助。他的大哥在當地屬社會活躍分子,參加國民黨的“三青團”組織的外圍活動,19[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2021-03-18 14:56:04)

【科大瞬間】《方勵之專輯》第3期|作者:方勵之
方勵之與著名物理學家吳健雄九十年代初在美國親切會麵。這是以二人合照製作的美國2/11/2021發行的吳健雄永久郵票首日封明信片。(李淑嫻攝影,王樹軍製作) 《重訪卡普裏》 ——by方勵之 卡普裏是那不勒斯海灣中的一個小島。在意大利人心目中的卡普裏,也許就像中國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自然、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3)
(2021-03-16 15:31:58)

第55期|張樹新8112 【編者按】作者張樹新1981年考入科大近代化學係,入校不久即顯示出傑出的領導才能,贏得同學們的尊重。她眼光深遠,決策鮮明,處事果斷,知識淵博,大學二年級即被選為校學生會主席。她在九十年代下海創業,成為中國互聯網產業的開拓者之一。 曆屆科大學子入學前學習的原動力各有不同,多數隨大流,深信人生之路非此別無它途;少數基於對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36]
[37]
[38]
[39]
[4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