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湖殤》——白湖蒙難四十四年祭
梁偉清(644)
44年前的4月20日前後,是我在安徽白湖一打三反運動中被宣布隔離審查的日子。
——自己的事,自己都不說,不但可能永遠被湮沒,還可能被人篡改;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學說話大概隻花了兩三年的時間,卻要花一輩子去學閉嘴[
閱讀全文]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致聚會同學──回憶“一打三反”
孫進和(6544)
〔摘要:1970年初,中國科技大學南遷合肥落腳未穩,近代物理係師生被集中白湖農場開展“一打三反”運動,深挖“帝修反別動隊”。200名學生,1[
閱讀全文]

【科大瞬間】特刊|《方勵之》專輯
京戲大師程硯秋多次遇見過我,但他不認識我。我見到大師的次數,同大師遇見我的次數一樣多,對等。所以,不是由於看他的戲。若是看戲,台下看得見台上的,而台上一般看不見台下的,不對等。我在北京數十年,從來沒有買票進戲園子看京戲,因為聽不懂。京戲的“京”字容易誤導,以為它是基於北京及其周邊的方言的戲曲[
閱讀全文]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一打三反”親曆記王裕群(5806)“文化革命”長達十年,其間穿插著許多階段,是一個又一個的小運動。“一打三反”運動是其中甚為慘烈的一次運動。這次受衝擊最嚴重的是對“文革”運動持有異見的人士。1970年早春,科大正處在搬[
閱讀全文]

我的“非典型”文革經曆劉祖平(624)前言本文是讀我的朋友忻鼎亮《我在“一打三反”的風雨中——一個文革中的大學生“思想犯”的自述》(以下簡稱“風雨中”)一文而激發的回憶與感想。好像是時候了,應該把我們這代人關於文革的記憶留下來,以免某一天太晚,想這麽做卻做不到了。用眾人的回憶描摹文革這一場整個中國社會的大動蕩[
閱讀全文]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風雨摧不垮思想
——讀忻鼎亮自述引起的思考
華新民(625)
一、“老三屆”和“老五屆”的文革回憶
筆者關注文革曆史資料的收藏和研究,包括參與建立和運營《華夏文摘》的“網上文革博物館”網站將近有二十年時間了[
閱讀全文]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一個文革時期的大學生“思想犯”的自述
忻鼎亮(645)
前言
年近古稀,本應進入“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但總覺得有心結未了。為了使坎坷跌宕的人生畫圓句號,不留遺憾,隻得重新啟動即將老化的思維,做人生最後一次筆耕。
文革回憶是我一生最大的心結,我真正的了解社會、了解中國[
閱讀全文]

從“鬥批改組”到“紅畫組”
許子明【1】(6005)
1968年3月科大成立“校革委會”,我被推選為革委會委員,分工管“鬥批改”。鬥批改辦公室在玉泉路辦公樓的二層最西一間。當時“東方紅公社”和“延安公社”雖然已“大聯合”,但兩派的對立依然存在。在鬥批對象上也不一致:“延安”的批鬥對象是劉達,“東方紅&rdq[
閱讀全文]

不堪回首的安徽
朱柏生(644)
從1966年夏季“文革”爆發,到1969年底中國科技大學南遷安徽,這三年半時間內我雖然經曆了“文革”的種種疾風暴雨,內心有過許多疑惑、憤懣和抗議,但是,由於自己沒有直接參與派係鬥爭,大多數時光又耗費在“專案”當中,脫離班級集體,受到了軍管會信任。那一段時間,我的種種不合時宜的思想基本上沒有暴露,僅[
閱讀全文]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從69年“疏散”到70年“一打三反”的幾個記憶片段
許子明(6005)
(一)疏散廣西買柚子出洋相
1969年底在備戰疏散的氛圍中,6係革委會顧俊廉通過我們教研室的王祥祿(廣西人)聯係到廣西電子辦,帶領全係教職工和65級學生“疏散”到廣西柳州、南寧、桂林、梧州等地的電子係統工廠,[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