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我為劉達同誌當了一次“信使”
王熾昌(5802 校友)
35 年前,劉達同誌要我為他當了一次“信使”,具體的 日期我已經記不大清楚了。但是,這件事情在我的腦中留下 了太深的印象。我記得不準確的地方,希望知情者能予以糾 正。
1972 年,中國科大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又開了黨代會, 這時,劉達同誌也出來參加工作了。但是軍宣隊還在學校掌 權,好像是姓薑的政委是黨委書記。黨代會以後,也開了團 代會,我又出來當了校團委書記。
劉達同誌出來工作以後,為了辦好中國科大,作了大量 的調查研究工作,也找了很多教師、幹部了解情況,聽取意 見。他感到當時合肥的工農業發展的水平比較差,當時合肥 連做實驗用的“幹冰”都沒有,要到南京去拉!資料更少了。 而且學校所在地是原來的合肥師範學院,校舍的麵積、結構 都不適合中國科大的辦學。1970 年下遷時的儀器還成箱的在 走廊裏堆放,有的甚至還在露天裏。合肥天氣又潮濕,有的 光學儀器的鏡頭都發黴了!
當時,在圖書館的西側,蓋了一個紅磚的四合院(現在 不知道是否已經拆除),校部機關都在那裏辦公。可以看出, 劉達同誌為此事開了很多次的座談會後,已經在思索一個重 大問題,那幾天,我去匯報工作時,看他經常在沉思。
1972 年的冬天,天氣很冷。一天,劉達同誌把我叫到辦 公室,交給我一個大信封,正中寫著“郭沫若校長 親啟”。 他很嚴肅地對我說:“王熾昌,這是我給郭老寫的一封信, 反映了學校在此辦學的一些困難情況,希望郭老能向中央反 映一下,能把科大搬回去。”
他停頓了一下,接著說:“我知道,郭老現在也有難處, 我現在的情況也不便找其他人,這事也不能到黨委會去討論, 以組織的名義向上報。我隻能以個人的名義,給郭老寫了這 封信。郭庶英原來是你們團委的幹部,你能不能找她,請她 交給郭老。這事你不要與任何人說,隻說我讓你去北京辦一 件事,我已經與校辦說了,你明天請款買票,就去北京!”
這時我才明白,前幾天劉達同誌為什麽向我打聽郭庶英 的下落。中國科大下遷時,郭庶英已經調到解放軍軍事醫學 科學院工作。我到北京後,與她的工作單位聯係,知道她剛 生孩子,在家裏休息。我就找到原人事處的孟炳春同誌(已 去世),她與郭庶英有聯係,知道如何找到郭庶英。果然, 孟炳春馬上與郭庶英聯係,說王熾昌來北京出差,要去看她。 郭庶英同意後,孟大姐借了一輛車,我們連夜直奔前海西街。 見了郭庶英後,說明來意,我把劉達同誌給郭老的信拿 出來。郭庶英沉思一會兒說,現在北京的情況比較複雜,我 與王廷芳(時任郭老的秘書)同誌商量一下,看如何處理。 我知道郭庶英的難處,就又重複把學校情況和劉達同誌的意 思與郭庶英說了一下。郭庶英點點頭,收下了這封信。
離開郭家,天色已經很晚,寒風中天氣特別冷。我穿一 件軍用棉大衣,也不感到暖和。當時的政治氣候與這天氣一 樣,嚴酷而寒冷。由於種種原因,中國科大還是沒有搬回北 京。但是劉達同誌為了中國科大的發展所做的努力,是應該 給他記錄下來的!
(摘自王熾昌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515b301008tn7.html)
《科大瞬間》文學城編輯部
許讚華 803 | 陳錦雄812
劉揚 815 | 黃劍輝 815
滕春暉 8111 | 餘明強 9115
陳風雷 786 | 沈濤 822 | Jay Sun 836
吳鈞 856 | 王9015 | 林菁 8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