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博文
(2019-03-03 05:19:15)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仁”可以說是孔子思想體係的基石,同時也是他追求的目標。正如“道”是老莊思想的基礎,也是道家追求的目標。老子明言,“遠曰反。”“反者道之動。” 孔子、老子都不重視“用”。心懷“道法自然”思想的老子不重“用”是可以理解的。而儒家為入世哲學,“巧言令色,鮮矣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3-02 05:36:35)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孔子把他希望看到的理想人格說成古人有之,君子有之,不願看到的說成時人或小人有之。就人性本身來講,“性相近,習相遠。”古今一也。和平時期社會安定,有序競爭,人心純樸,這是“習”的作用。孔子之時,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3-01 06:51:03)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我是君子,跟那些患得患失的小人沒法處,此君子之傲也。然,不處,怎麽辦? 一,當然可以隱,如長沮、桀溺,後來的劉禹錫周敦頤亦屬此類。 二,可以收拾鄙夫,如殺少正卯,大快人心,但小人多多,最終往往君子反被排擠。 三,明哲保身。 以上做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3-01 06:51:02)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我是君子,跟那些患得患失的小人沒法處,此君子之傲也。然,不處,怎麽辦? 一,當然可以隱,如長沮、桀溺,後來的劉禹錫周敦頤亦屬此類。 二,可以收拾鄙夫,如殺少正卯,大快人心,但小人多多,最終往往君子反被排擠。 三,明哲保身。 以上做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28 06:12:24)
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為學要認真考證,道聽不足信,聽來就亂說,更不好。不但自己可能失言,還會有損於人,故是德之棄也。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清儒以此為訓,考據足徵,為學態度可謂認真,但以鑽研文字音韻為學,拾貝殼而不見大海,是學之棄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27 05:31:42)
子曰:“鄉原,德之賊也。” 孔子待人以禮,文質彬彬,本以為會大受歡迎,眾人隨之如木鐸,眾星共之如北辰,不想去衛靈公,遭桓司馬,困於陳蔡,“累累若喪家之狗。”心裏嫉妒那些能說會道,上下吃香者,他自己又做不來,就對他們嗤之以鼻。嫉妒之心人皆有之。 聖人以知禮得名,以拘禮為驕——“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rdquo[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26 05:17:32)
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色厲。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內荏。 聖人也是人!色厲、內荏是人的動物本能,生存之道。色厲——威嚇也,使入侵者知難而退;內荏——提防也,打不過就跑。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25 05:55:04)
子曰:“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樂雲樂雲,鍾鼓雲乎哉?” 禮樂也不都是好的。如,“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鄭聲淫。” 他推崇周禮,就為之辯解,“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他不喜歡鄭聲,就說,“放鄭聲”。 治在人,不在禮樂,人用禮樂治國,非禮樂治國。禮崩樂壞之後,想恢複禮樂之治,非禮樂自身能為也,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24 05:29:50)
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麵而立也與?” ?孔子自己從《詩》中悟出人生大道理,便說人不學《詩》,就會處處碰壁。這種推己及人法用於就低行,追高則不行。比如,達摩麵壁十年有所悟,不能要求別人也都麵壁十年,這是一;他人麵壁十年可能一無所悟,這是二;還會有人不麵壁,不用十年就大徹大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23 06:35:45)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詩以真情自然為上品——即所謂“不隔”。王國維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與孔子言詩如出一轍,看起來似乎比孔子對詩的認識還要高些。其實,不然! 孔子以知禮得名,靠“禮”發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