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仁”可以說是孔子思想體係的基石,同時也是他追求的目標。正如“道”是老莊思想的基礎,也是道家追求的目標。老子明言,“遠曰反。”“反者道之動。”
孔子、老子都不重視“用”。心懷“道法自然”思想的老子不重“用”是可以理解的。而儒家為入世哲學,“巧言令色,鮮矣仁。”這種人升官發財,招搖過市;“三月不違仁”,生活上卻是“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隻追求精神生活,不食人間煙火,不能算是一種好的入世哲學。實際上,孔子的直接弟子,如子路,子貢都走實用道路。
孟子始言“四端”,把“仁”隻當成目標,以“無敵”為用——實際上是“利”化儒學。《大學》把孟子的思想完善成,以格物為起點,平天下為終點連成一線,箭頭指“遠”,不再回歸。至王陽明起於心,歸於心,又複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