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博文
(2018-05-18 08:00:25)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推己及人,不一定對;智者樂山,仁者樂水,未嚐不可。 “知者動,仁者靜。”或許孔子由此體會,不能當作一種可以推而廣之的普遍原則。 “知者樂,仁者壽。”無根據的臆測,把主觀願望說成結論,這種做法流傳後世,遺害非常大。 比如,&ldqu[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5-17 07:53:47)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先以敬而遠之,答“知”;以“先難而後獲”,答仁。這是孔子自歎列國對自己都敬而遠之,並自勉“仁者先難而後獲”。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5-16 06:46:02)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神秀、慧能,孰上孰下?劉邦不務正業,朱元璋當過和尚,起初都是不入流之輩,成功之後被儒人奉為“龍”。子曰:“唯女人與小人難養也。”武則天卻當上了女皇。“孔子西行不到秦”,儒者視秦為虎狼之邦,秦人卻統一了中國。世界之奇妙就在於各等樣人都有機會成功。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5-15 08:19:58)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將“之”字實化再看:知酒者不如好酒者,好酒者不如樂酒者。 往好了說有,李白鬥酒詩百篇,固然符合孔子之言,但竹林七賢隻有七位,酒鬼卻有百萬千萬。一理論如果往好了說邏輯上成立,那麽反之,往壞了說邏輯上也必成立。比如“致良知”,往好了說,甚至佛祖釋迦摩尼都符合王陽明的理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5-14 07:47:18)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理當如此,非事實如此。現實是人之生也曲,直之生也幸而免。以子路為例,在孔子門生之中,子路可謂“直”。“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敢不悅孔子,可見其直。正因其直,所以才不能幸免。幸而免者如魏征,遇上了唐太宗。再舉現代之例,彭德懷,也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5-13 05:11:47)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詩經》中的君子都這樣,窈窕淑女配文質彬彬,美哉美央。然而,按這個標準,黃帝、炎帝、舜、禹、武王,都夠不上君子,而宋玉、魯肅可謂典範,範進比大禹——顯然太野——更近君子。 文質彬彬,修養好並不等於成材,儒家的問題就在於把修養跟成才等同,而且為了使這個理論成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5-12 05:53:18)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他希望人人有仁心,按道義行事,彼此彬彬有禮;具體怎麽做呢?簡化為行動就是忠恕。人人都如此,那麽就可建立君子之國,大同社會。 現實與理想之間連一條線,孔子認為,這便是正道。我們隻能說大方向如此,而實際人類社會發展的道路不是直線而是波動前進。在某個特定的曆史時期,當時所謂的正道,可能跟理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5-11 12:47:26)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 孔子對衛靈公說,您手下沒有能力突出的人,倒有不少小白臉,這麽下去,我看衛國夠嗆啊! 孔子可能自以為說得夠委婉了,可是衛靈公聽了,肯定刺耳,特別是他老婆南子又是有名的騷貨。 孔子有見識,但上來就挑人家不是,總歸不好。有人會說,忠言逆耳,良藥苦口,沒錯!但人都愛聽讚揚的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5-10 06:28:36)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 過謙就假了。人情貴真,貴自然。如,抱柱之信,臥冰嚐糞之孝,皆過激行為,後儒鼓吹此類東西,忘了子曰,過猶不及。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5-09 07:56:43)
子遊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台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嚐至於偃之室也。” 朱熹注曰:“持身以滅明為法,則無苟賤之羞;取人以子遊為法,則無邪媚之惑。” 澹台、子遊可謂迂君子,朱子把美好願望當可行之事,更是自欺欺人。常言道,水至清則無魚;每個人都有缺點,為政不能以潔身自好為要。 比如,吳起用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31]
[32]
[33]
[34]
[3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