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博文
(2018-09-15 06:21:29)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此句問題很多, 1.若“為仁由己”不由人成立,則“天下歸仁”便是一句空話。克己複禮,孔子、顏淵做得到,子路、冉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9-14 07:58:0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9-13 05:29:57)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子路選子羔不選別人,因他認為子羔會聽他的話。前文有,子路學琴,門人不敬一節,我想,子羔其貌不揚,才不出眾,沒有笑子路的本錢,所以沒笑,故子路認為隻有子羔敬他。孔子自以為大才必大用,沒想到,子路用子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9-12 06:12:18)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弑父與君,亦不從也。” 領導要下屬能幹且聽話,而孔子要“以道事君,不可則止”——即我有我的一套。持道與盡忠之間可能會發生矛盾;按“道&rdquo[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9-11 05:33:23)
子畏於匡,顏淵後。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巧言也,原因有二:一,既離散,子不知死否,顏淵豈知子在否?二,子在,回還是先子而死。 顏回弄巧,子愛其人,故聽不出來;後儒崇孔,一如子愛顏回,故凡是子曰,都說好。 這是先入為主的偏見,於學無益而有害。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9-10 05:04:22)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一正反饋,一負反饋;儒家用之於教育,故說進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9-09 05:05:40)
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孔子還說過:“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聖人自己也有,“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言甚厲,行則無的時候。我相信孔子不是裝的,隻不過量力不行而已。一時之大話誰都能說,一次好事誰都會做,貴在堅持。顏淵“三月不違仁”,孔子一直堅持到老,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9-08 06:10:31)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 用“入室”比喻高層境界,看似明了,實際卻是霧裏看花。類似的還有,“譬如北辰,眾星共之。” 用於藝術,比喻是個好辦法,如說子路彈琴,“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用於哲學——說做人,概念不明,容易誤導。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9-07 05:55:04)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 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子羔、曾參、子張、子路個性都有毛病,才美不如顏回、子貢。顏回把腦子用於學問,所以總是窮;子貢把腦子用於經商,所以口袋裏總有餘錢。 意思是說,頭腦不夠聰明的人,老師教什麽是什麽;頭腦聰明的人,看他把聰明用在什麽地方,用在學問上,則學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9-06 04:54:18)
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應該聽老師的,還是聽領導的?這是儒家思想的一個內在矛盾——即理想與現實之矛盾。 如,齊景公問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一聽非常高興:“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豈得而食諸!”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1]
[22]
[23]
[24]
[2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