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多了有酒癮,吸煙多了有煙癮。
行為,情緒,思考問題的方式,其實都可以視為癮。原理跟煙癮酒癮差不多:積累到主導的程度,不如此就不舒服。
比如坐姿,站姿,其實也是一種癮。
假設人天生有惰力,有活力,兩者相反。如果以活力為主導,就會形成挺拔的姿態;以惰力為主導,就會形成消沉的姿態。
消沉並不是天性,或者說並不是全部天性。它之所以能[
閱讀全文]
老子說,知不知尚,不知知病
有幾種理解。俺的理解是:不以知為知,是好的;不知道知的機製,是差的。
這裏的知與不知,既不是教人謙虛,也不是講知與不知的辯證關係,而是知的能力與知的內容之間的關係。
知的能力是一切知識意識發生的根本,而這個能力不是知的對象,它不主動地知,也無法被知。
因此,意識到知的局限與知的能力的不可知,就是知不知[
閱讀全文]
中式思維,比如天人合一,優點是人能突破自我的局限,實現心靈的平和達觀。
缺點就是神化與矮化。
比如馬斯克來中國吃外包子,就有人感歎看看人家去個普通包子鋪吃包子。
言外之義,以馬斯克的身份地位似乎不應該這樣做。
嗬嗬。
馬斯克還跟普通人一樣親自吃包子,親自屙屎放屁,親自穿衣睡覺呐。去個普通的包子鋪吃個飯,需要感歎嗎?
需要。
需[
閱讀全文]

女權運動的背景是男權過度強勢。
有道理。
但這個道理是建立在一個思維框架上。在這個框架裏:1,男與女是對立的;2,權力是工具;3,掌權者謀私。
因此,男人掌權,就會壓迫女人;女人不想被壓迫,就要掌權;如果不能單獨掌權,也要分享權力。
這三個假設,純理論層麵上看,都是典型的“西方的”。
1.反映男女分裂與對立。擴而言之:一切不同之[
閱讀全文]
中國人的正統教育其實是基於另一個觀念體係。這個體係(總體來說,理想狀態下)不是為了壓抑人性,而是為了更好的人生。
哈哈哈。這個也能圓嗎?
當然。簡單地說,中國式二分可以理解為表裏二分,雖然二分,但是互不矛盾,是一個整體。
假設人的二分是身體與氣。身體是表,氣是裏。這兩者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基於這種理解,中國傳統中產生了一些對[
閱讀全文]
又刷到一個小視頻,啟功講書法。他說皇帝問柳公權字怎麽寫得好,柳公權答“心正則筆正”。
啟功對這個回答不以為然,他覺得這是柳公權在討好皇帝:因為皇帝喜歡忠誠,所以柳公權就借寫字的方法來表明自己的忠心。啟功就批評柳公權,說他不好好說寫字的方法,卻講這些無關的東西。我們(啟功和聽眾)不是柳公權的皇帝,不需要聽這一套。
首先俺得承認[
閱讀全文]
的姿式:聳肩塵肘,肢體處於無意識的緊張狀態。
俺又想到自己思考問題,意識的某個部分也一定是緊張的。
俺又想到現代人,開車,持電腦,玩手機,思維的某個部分也一定是緊張的。
緊張狀態下產生的東西,一定是緊張的,包括思考與思想。
緊張的產物不太可能契入自然放鬆狀態下產生的東西。
[
閱讀全文]

茶壇討論。把一個筆畫連貫問題跑成了需要不需要曬字的問題。記如下:[
閱讀全文]
題目是俺的,讀姚順先生雄文有感。下文引自姚先生茶壇貼:
“。。。
扯開去:
回顧。車過二連,逾烏蘭巴托,車窗外的男女,要長頭有長頭,要寬頭有寬頭,看看周圍同胞和自己,像還沒發身子。
英國人進印度,有觀感:東亞病夫;一個德國姑娘戲謔所見中國人“nies“。雖然蠻“侮辱”,但是很現實。
兄弟來訪,一眼看出:“這兒[
閱讀全文]
山水蒼茫兄拈貼於茶壇,致謝!
原文:
《示都兒學書》南宋·陳著
都子方知硯石親,字雖小技盍留神。
魯公米帖猶存古,王氏蘭亭已失真。
莫事鋒鋩多巧銳,要令骨肉兩停勻。
中心端正手圓活,此外無方可教人。
石頭句解:
都子方知硯石親,字雖小技盍留神。
石:如文,不解。
魯公米帖猶存古,王氏蘭亭已失真。
石:如文,不解。
莫[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