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9c754701000bb3.html法國音樂劇<小王子>法國音樂劇《小王子》“幾乎每一個讀過《小王子》的人,都會難以自拔地愛上這本書:有人愛憂傷的日落,有人愛那朵驕傲的玫瑰花,有人愛那隻渴望被馴養的狐狸、、、、、、也正因為如此,這本書在全球範圍內的銷量,僅次於《聖經》。一個童話故事,受到如此追捧,這件事情本身也絕對堪稱是一個&[
閱讀全文]
倓虛法師:誦經念佛應注意之事宜http://www.fodizi.net/qt/qita/19841.html所謂佛法,並不離世間法,其目的無非在使心淨心。人之根性不同,故法亦有異。皆由淺而深,取其最易者,莫若誦經念佛。念至功夫純熟,心中自然清淨。平日應注意者:(1)即佛之戒律須守,對外麵環境之奢侈繁華,須看得破,一切惡習,絲毫莫沾。每天應有定課,按照去作,念佛念經,皆不必分別。隻要誠[
閱讀全文]
遭遇中陰後他對佛法深信不疑作者:嘎瑪仁波切http://www.fodizi.net/fojiaogushi/19301.html不少所謂的信佛人,其實是半信半疑、糊裏糊塗在信佛,目前這是很普遍的狀態。其實,如果心中真正有佛,當你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想到佛菩薩,一般虔誠心能很快被激發出來,逆境中往往隱藏著即將成熟的佛緣。我有個朋友,是某軍區的一位參謀長。我以前經常對他說:“沒[
閱讀全文]
不要用情緒來解決事情http://www.fodizi.net/fojiaogushi/6444.html不能控製自己情緒,便會被情緒控製自己。情商不高的人一旦情緒不佳,就會傷及無辜。一個脾氣暴躁的旅行家拜訪一位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出門的時候情緒很差,滿臉的煩躁,到達目的地時,他很費力地解開糾成一團的鞋帶,使勁把鞋子往角落一甩,於是大門“砰”的一聲被砸壞了,同時也嚇壞了現場的每一個人[
閱讀全文]
歡喜接受惡報,帳就了了
http://www.fodizi.net/jingkongfashi/7542.html
有許多人心善、行善,對人沒有絲毫惡念,可是常常有人來障礙,來找麻煩,什麽原因?我們曉得,那是宿世的業因。
要曉得,冤親債主有現前的,還有過去世的。我們生生世世,業障累積得太重,得罪的眾生太多!不說別的,沒有學佛的時候,我們殺生吃肉,這就不得了,你跟多少眾生結了冤仇?
學佛的人[
閱讀全文]
http://www.fodizi.net/fojiaogushi/11992.html近在網絡上看到不少“去死吧”、“你是豬”之類的不文明用語。雖然網民們隻是一時情緒,並無特別惡意,但其造成的影響卻不容輕視。儒家講“非禮勿言”才能做到“仁人”,而佛教則把說髒話稱為“惡口”,不斷宣說它的危害。佛陀規定,出家人嚴禁說髒話,剛出家的小沙彌有一堂必修課,叫《沙彌律儀》[
閱讀全文]
http://www.fodizi.net/fojiaogushi/13294.html佛陀與風塵女子的因果這個故事說明:1、佛陀也殺過人。2、佛陀勇於懺悔,以命償命救辟支佛,這是佛陀最終能成佛的原因之一。3、最重要的是:有過惡因惡緣的人,生生世世很難解結,尤其是命債。------------------------------佛陀在世時也曾遇到許多困難,其中有一件事讓佛陀永遠難忘,那就是:孫陀利毀謗佛陀的事件。孫陀利是一位生活在風[
閱讀全文]
這一篇很有啟發:佛陀成佛的這一生還有餘業。高僧得病,凡夫佛弟子得病,有何驚怪呢?
http://www.fodizi.net/fojiaogushi/4615.html
生病有時候是對人類的一種警惕,讓我們知道人生的無常,不知道什麽時候病苦災難會來臨,警惕我們要趕快把握人生:今天不做、明天不做、今年不做,不知道是否還有明天、明年可做?因此而能時時刻刻警惕自己不敢鬆懈。
不隻是凡夫身有病[
閱讀全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xQA21NoULs大毘盧視訊]5-1.捍衛如來藏—成佛的根本與究竟(01)太虛法師、印順法師把佛教俗化,跟日本一樣。肇始於日本。平川彰《初期大乘佛教之眼見》提出“大乘非佛說”可悲的是印順法師非常崇拜,寫了《初期大乘佛法的起源與開展》我帶著極為沉痛的心情來講這一章1、為了喚醒佛教徒的靈魂、良知良能,複歸如來正法,令大家都浪子回頭[
閱讀全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dzUsytV7ek威力極度強大東密三大真言為①佛頂尊勝陀羅尼②寶篋印陀羅尼③阿彌陀佛根本大咒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39QJ-IGBTU威力強大的唐密四大法孔雀明王法
「五天之地南海十洲。及北方土貨羅等二十餘國。無問道俗大乘小乘。皆共尊敬。讀誦求請鹹蒙福利交報不虛。」
藥師法
『南謨薄伽筏帝,裨殺社,窶嚕薜琉璃,缽剌婆喝囉闍也,
[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