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經典圖書館。佛經電子書SutraBuddhismBook》摩訶止觀卷第一(下)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門人灌頂記觀佛相好發心者。若見如來。父母生身身相昉著。明了得處輝麗灼爍。毘首羯磨所不能作。勝轉輪王相好纏絡世間希有。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願我得佛齊聖法王。我度眾生無數無央。是為見應佛相好上求下化發菩提心。若見如來知如來無如來。若見[
閱讀全文]
http://www.muni-buddha.com.tw/sutra-buddhism-zen-buddhist-mercy/%E4%BD%9B%E6%95%99-wiki/new.46/1911_001.htm
《佛教經典圖書館。佛經電子書SutraBuddhismBook》
No.1911[cf.No.1912]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門人灌頂記
止觀明靜。前代未聞。智者。大隋開皇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於荊州玉泉寺。一夏敷揚二時慈[雨/注]。雖樂說不窮纔至見境。法輪停轉後分弗宣[
閱讀全文]
來自:www.muni-buddha.com.tw/sutra-buddhism-zen-buddhist-mercy/佛教-wiki/new.46/1915_001.htm
《佛教經典圖書館。佛經電子書SutraBuddhismBook》
No.1915
天台止觀有四本。
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說。章安記為十卷。
二曰漸次止觀。在瓦官寺說。弟子法慎記。本三十卷。章安治定為十卷。今禪波羅蜜是。
三曰不定止觀。即陳尚書令毛喜請大師出。有一卷。今六妙門是。[
閱讀全文]
妙境長老
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一日,講於福嚴佛學院。
我說一首詩,「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我先順一順文,「雲淡風輕近午天」,在午前的時候、在接近中午的時候,這個人或許是位讀書人,他從屋子裏麵出來[
閱讀全文]
http://read.goodweb.net.cn/news/news_more.asp?page=4&word=&lm=&lm2=1541&lmname=&open=&n=&hot=&tj=[
閱讀全文]
智者大師: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十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十
從背舍已去有六種法門。並屬不壞法道所攝。利根聲聞具此六法發真無漏。即成不壞法大力阿羅漢。故摩訶衍雲。不壞法阿羅漢能具無諍三昧願智頂禪。今分此六種法門即為四意。謂觀練熏修。一者背舍及勝處一切處。此三門並屬觀禪。故摩訶衍雲。背舍是初行。勝處是中行。一切處是後行。悉為對治破根本[
閱讀全文]
智者大師: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九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九
明修證無漏禪。今明無漏有二種。一者對治無漏。二者緣理無漏。故大集經雲。有二種行。一者慧行。二者行行。行行者。即是九想背舍等對治無漏也。緣事起行對治破諸煩惱故。名行行無漏行也。二慧行者。即是四諦。十二因緣真空正觀緣理斷惑故。名慧行無漏行也。第一前釋對治無漏。此約九種法門明也[
閱讀全文]
智者大師: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八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八
(修證通明觀)
今辨此禪大意為三。一者釋名。二者辨次位。三者明修證。一釋名者所以此禪名為通明觀者。此觀方法出大集經文無別名目北國諸禪師修。得此禪欲以授人既不知名字正欲安根本禪。裏而法相迥殊若對十六特勝。則名目全不相關。若安之背舍勝處觀行方法條然別異。既進退並不相應。所以諸[
閱讀全文]
智者大師: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七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七
(修證亦有漏亦無漏禪)
今約三種法門。以辯亦有漏亦無漏禪。一者六妙門。二者十六特勝。三者通明觀。此三法門亦得說為淨禪。此中明淨禪與阿毗曇有小異淺深位次。並如前第五卷中說。但教門分一息道立三種禪為化眾生。今須略推此教意。多是對三種人根性不同。一者自有眾生慧性多而定性少。為說[
閱讀全文]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六
釋四無量心開為五
第一明次第。第二釋名。第三明處所。第四明修證。第五明功德。第一釋四無量心。所以次四禪後者。明行人。有二種。一者世間行人。二者出世間行人。就凡夫行人。中則有三。一者樂高勝自在求作梵天王。是故雖得四禪而更進修無量心。何以故然。四禪但是色界自行具足。而無益他之德。淺薄。若生彼天不得王領。若修[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