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金頭腦

徐誌摩的思路,徐霞客的文筆。天馬行空,喜歡寫作。閱讀曆史、地理等知識,追尋探險背後的故事。曾上電視參加益智類競賽節目-金頭腦,並奪得月優勝。這就是我,一個愛好廣泛的小夥子。
個人資料
博文
分析完八大門派後,讓我們回到紫禁城,看看朝堂上的政治鬥爭。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載灃這個攝政王剛一當上大清的掌門人,就決定燒起幾把火,讓大家夥看一看他的厲害:
首先決定清理門戶。清理誰呢?袁世凱。
袁世凱在軍界、政界勢力很大。載灃等滿族權貴對他不放心。尤其是袁世凱掌握軍權,慈禧老太後當權時,對袁世凱尚能駕禦;老太後死後,載灃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世紀初中國國內主要有8大門派(8股政治勢力)。政治態度則有反清,擁清,騎牆等。
1.首先出場的是革命派。
革命派以孫中山的同盟會為首。主張反滿革命,建立共和;高舉三民主義(民主、民權、民生)
這批人以海外留學生,異見人士,華僑等為主。優點是鼓動性強,人才輩出,士氣高昂,有犧牲精神;缺點是精英主義,脫離群眾,戰鬥經驗不足,有點紙上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08年,大清掌門人換人,載灃上位當了攝政王,成為大清實際掌舵人。讓我們來盤點一下時局,看看攝政王所麵臨的局麵。
清朝這艘船經過了200多年的航行,咋一看外表光鮮,實際上已經千蒼百孔。持續幾年的新政改革並不能達成初衷,反而加深了危機。
新政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富國強兵,增加財政,挽救清朝的統治危機。而改革的措施,如修建鐵路,推動各項現代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清政府編練新軍的目的是抵禦外侮。1904年,中國大地上爆發了一場大戰,而清軍成了這場大戰的旁觀者,還要宣布中立,當觀眾。這是怎麽回事呢?
原來日本和沙俄兩個強盜打起來了,原因是為了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的勢力範圍。這場戰爭,史稱日俄戰爭。
當時日本是君主立憲製的國家,沙俄是君主專製的國家。(直到一年後的1906年,沙俄才進行憲政改革)朝野上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編練新軍
甲午中日戰爭陸戰的失敗,證明曾被清朝所倚重的湘軍/準軍等團練武裝早已不堪大用。清政府痛定思痛,決定全麵采用德國編製,編練新式陸軍。到1905年底,新軍略有小成。
清末新軍從建製,裝備,管理,訓練等全盤西化。
建製上采用現代模式
裝備也是盡量與西方看齊。擁有馬步槍、機關槍山炮等等。
除了建製和裝備外,在組織形式,指揮訓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901年,清政府進行改革。改革範圍廣泛,由表及裏,循序漸進。
新政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進行司法教育經濟軍事方麵的改革。重點有設商務部,鼓勵工商;發展鐵路,整頓財政;廢除科舉考試,建立新式學校;鼓勵留學;精簡軍隊,編練新軍;等等。
在以上的改革措施中,尤其以廢除科舉和編練新軍這兩項對日後的清朝政局影響巨大。
科舉考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關鍵時刻,李鴻章出場了。老李此時正擔任兩廣總督,是主管廣東廣西的最高長官。剛看到朝庭發來的宣戰旨意後,頓時傻眼了,忙問幕僚:"元芳,此事你怎麽看?"幕僚說:"大人,此事必有蹊蹺。"
李鴻章何等老奸巨猾,當即回複朝庭說:"此亂命也,粵不奉詔。"就是說這個宣戰詔書是"偽詔",因此我兩廣總督不把你當回事。南方的督撫們獲悉李總督的電文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義和團出現在京師附近的山東。十九世紀末以來,西方獲得了在中國傳教的權利後,傳教士們紛紛來華傳教。傳教士中魚目混珠,很多是真心傳教的,但有些所謂的傳教士在地方上欺男霸女。中國的信徒也是龍蛇混雜,很多人真心接受信仰,可也有不少人隻是想找個洋人做靠山而已。由於風俗習慣、認知上的差異,普通民眾與教會信徒不可避免地爆發衝突。這種衝突被稱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康有為和梁啟超等維新派,通過著書立說,辦報紙,組織社會團體等方式,廣泛宣傳維新變法等改良思想。在知識分子當中,有很高的威望。
當時朝廷內部暮氣沉沉。把持朝政的大多數是屍位素餐的守舊派官員。他們碌碌無為,隻想著保住自己的位置,拒絕任何改革的建議。
維新派決定采用先地方後中央的方式,來擴大他們的影響力。通過舉辦各種活動,如舉辦講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十九世紀末,經曆了明治維新的日本,迅速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擴張的首要目標,指向了一海之隔的朝鮮王朝。
作為朝鮮的宗主國,清政府有保護朝鮮的義務。因此,日本把清政府作為假想敵,竭力擴軍備戰。
1882年的中法戰爭期間,日本想趁中國不備,在朝鮮發動政變,扶植親日派上台。幸而,這一陰謀被精明的袁世凱,(時任駐朝清軍將領)所擊敗。
經此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41]
[42]
[43]
[44]
[4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