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金頭腦

徐誌摩的思路,徐霞客的文筆。天馬行空,喜歡寫作。閱讀曆史、地理等知識,追尋探險背後的故事。曾上電視參加益智類競賽節目-金頭腦,並奪得月優勝。這就是我,一個愛好廣泛的小夥子。
個人資料
正文

清末60年 - 中篇:潮起(4)

(2014-11-15 07:18:15) 下一個

關鍵時刻,李鴻章出場了。老李此時正擔任兩廣總督,是主管廣東廣西的最高長官。剛看到朝庭發來的宣戰旨意後,頓時傻眼了,忙問幕僚:"元芳,此事你怎麽看?"幕僚說:"大人,此事必有蹊蹺。"
李鴻章何等老奸巨猾,當即回複朝庭說:"此亂命也,粵不奉詔。"就是說這個宣戰詔書是"偽詔",因此我兩廣總督不把你當回事。南方的督撫們獲悉李總督的電文後,決心大家一起抱團,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不久,在山東巡撫袁世凱,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地方重臣的倡導下,南方各省與外國領事團商訂條約,即所謂巜東南互保章程>>。同朝庭大唱反調。
協議的主要內容是井水不犯河水。各省督撫保護在轄區內外國國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地方治安;而外國列強軍隊不得在轄區內無故尋釁鬧事。
在東南互保事件中,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擺上台麵,朝庭成了最大的輸家。但礙於現實,也不敢處罰東南的地方實力派,隻能掩氣吞聲,承認既成事實。
從此以後,朝庭的軍事財政兩條腿失靈,隻剩下大義名分來約束地方大員。
而地方的督撫們成為了事件的?家。
通過互保協議,督撫們阻止了戰火擴大,保住了政治資本;既穩住了洋人;也沒有激怒朝庭;左右逢源,兩麵討好。
在南方,督撫們和洋人把酒言歡;在北方,朝廷和列強拚個你死我活。
七月,聯軍占領天津;八月,清軍主力與聯軍在北京附近決戰,清軍慘敗,北京失陷,慈禧太後帶著光緒皇帝出逃山西,陝西。聯軍在北京大肆劫掠。史稱庚子國變。
稍後的幾個月,列強與清庭且戰且和。一方麵,以李鴻章為談判代表的清政府與洋人商談和談條件;另一方麵,聯軍也沒有歇著,以武力相威脅,要求慈禧太後處決、流放各個主戰派大臣;並耶締義和團。
既然打也打不過,老太後隻能認慫了,全盤答應列強的和談條件。1901年,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賠償白銀9.8億兩白銀,並給予列強很多的特權(如駐軍要求等等)。
由於列強各國的矛盾和互相牽製,中國避免了被瓜分的命運。但是,由於朝庭的稅收都作為了償還9.8億賠款的擔保,大清的財政命脈被洋人捏在手心裏;而通過在京師附近的駐軍,列強也可以保證清政府對他們服服帖帖。此一役,清政府對列強是徹底服了,以後隻能裝孫子了。
清政府在這場義和團的動亂中是一敗塗地。朝庭威信掃地;軍事力量遭到重創;財政困難;中央的官僚也出現無人可用的情形。
相反,地方勢力卻幾乎毫發無損。因為東南互保的關係,南方的經濟得以保存。袁世凱張之洞率領的新軍也沒有損失。雙方實力的此消彼長,使地方大有和中央分庭抗禮之勢。
風雨飄搖的大清也是命不該絕。慈禧太後光緒皇帝等領導人大難不死,地方也不敢有非分之想。
地方上的精英對朝廷有所期待。希望皇上太後能勵精圖治,銳意改革。而朝庭也寄希望以改革來挽回人心,走出困境。
在這種情況下,清末新政粉墨登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ilovenz 回複 悄悄話 向11國宣戰是西太後最大的混招,從此朝廷威信喪失大半。孫文等革命黨才有更多機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