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金頭腦

徐誌摩的思路,徐霞客的文筆。天馬行空,喜歡寫作。閱讀曆史、地理等知識,追尋探險背後的故事。曾上電視參加益智類競賽節目-金頭腦,並奪得月優勝。這就是我,一個愛好廣泛的小夥子。
個人資料
正文

清末60年 - 中篇:潮起(2)

(2014-11-12 22:28:40) 下一個

康有為和梁啟超等維新派,通過著書立說,辦報紙,組織社會團體等方式,廣泛宣傳維新變法等改良思想。在知識分子當中,有很高的威望。
當時朝廷內部暮氣沉沉。把持朝政的大多數是屍位素餐的守舊派官員。他們碌碌無為,隻想著保住自己的位置,拒絕任何改革的建議。
維新派決定采用先地方後中央的方式,來擴大他們的影響力。通過舉辦各種活動,如舉辦講座,茶話會等等,維新派成功的吸引了大批開明派仕紳的支持。
正當維新派在地方上活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列強的蠢蠢欲動,使得維新變法的改革更加迫在眉睫。
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把中國人的虛弱要徹底地暴露在列強麵前。大家把中國當成蛋糕,爭先恐後地要來分一塊,生怕來晚了就沒有位置。
1897年,德國強占膠州灣,今山東青島,把山東劃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俄國強占旅順,把東北三省劃為自己的勢力範圍;英法也不甘示弱,分別強租香港的新界和廣東的湛江港。雲南等地淪為法國的勢力範圍,長江流域則為英國的勢力範圍。中國麵臨著被瓜分的危險。
列強在外麵虎視眈眈,大臣們依然在朝堂上明爭暗鬥。幾年前,聽政長達20年的慈禧太後宣布"退休",讓光緒皇帝"親政"。然而,光緒皇帝盡管位於台前,卻處處受到掣肘;慈禧太後雖然退居幕後,卻遙控朝政。雙方矛盾愈演愈烈。
親近光緒皇帝的大臣被稱為帝黨,而親近慈禧太後的一派被稱為後黨。兩黨爭權奪利,互相攻訐,國家遭殃。甲午戰爭失敗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李鴻章受到黨爭的牽製,無法自主決定戰和策略,導致喪失外交的先機。如今,黨爭的一幕又一次上演。
為了推翻在朝堂上占主導地位的後黨,帝黨們想到了利用維新變法的大旗。
這時,隨著列強肆無忌憚,很多人也感到,惟有變法才能救中國,免遭列強瓜分。康有為的改革建議,得到了朝庭上越來越多大臣們的支持。
光緒皇帝也聽到了康有為的聲音。為了免受亡國之君,光緒皇帝想到了改革。1898年6月,皇帝召見了康有為,維新變法正式開始。
變法的目的是富國強兵。主要內容包括:裁撤冗員,澄清吏治;廢八股,興西學;改革財政;鼓勵工商;編練新式陸軍等等。變法的出發點是好的,但由於維新派缺乏政治手腕,改革的打擊麵太大,觸犯了很多保守派官僚的利益。他們紛紛跑去跟慈禧太後告狀。
慈禧太後雖然也屬於保守派,但他也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對變法並無成見。她主要關心的是自己的利益。維新變法後,很多保守派的後黨官員遭到排斥、降職,使得老太後越發懷疑光緒皇帝是要借變法之名,行削自己的權力之實。慈禧很生氣,後果很嚴重,老太後指使後黨們抵製變法。太後與皇帝兩派之間的關係越發緊張。
此時,有傳言說康有為,梁啟超等準備教悛,慫恿光緒皇帝軟禁慈禧。老太後聽到後勃然大怒,心想康梁跳梁小醜,居然敢離間我和皇帝的關係,是可忍,熟不可忍。
在京師駐軍和保守派官員的支持下,慈禧太後發動政變,軟禁了光緒皇帝,接著通緝維新派。維新派中有六個人被朝庭處決,史稱戊戌六君子。康有為梁啟超逃到外國,繼續宣傳維新變法的主張。
1898年的維新變法就這樣轟轟烈烈的結束了。圍繞著變法,雙方進行了激烈的鬥爭。最終以保守派和後黨勝利,維新派和帝黨失敗而告終。然而,保守派的勝利隻是表麵上的,他們喪失了人心。而維新派的遭遇讓人同情,他們將會繼續在中國的政治舞台上發揮影響力。
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後恨死了光緒皇帝。她想弄掉光緒皇帝,另外換上個皇帝來做傀儡。結果讚成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最關鍵的是,外國列強的公使們也投了反對票。慈禧太後對列強暗生怨恨。在這個節骨眼上,新的中外衝突又起。義和團出現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ilovenz 回複 悄悄話 西太後晚年厭倦政治,但不厭倦權力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