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下旬,我與我媽從洛杉磯飛往西歐,進行為期九天的英法之旅,遊覽了倫敦、劍橋、牛津,以及法國的巴黎、凡爾賽宮。
周六下午,我們開車來到LAX(洛杉磯國際機場)。我在三周前就以折扣價在LAX Budget Parking (平價停車場)訂好了車位,因此很快就停好了車;在這裏停車九天,花費還不到$60美元。
稍後,我們搭乘20分鍾一班的接駁車來到了機場。機場的人流一般。
我們在四個月前買的機票,是通過聯合航空的網站上買的;機票價格是$800
排隊和過安檢都很順利。我們兩個行李箱,都是隨身攜帶(Carry-On)
我們在七號航站樓(而不是一般國際航班出發的國際航站樓)準備登機,這讓我感到有些奇怪。
我們搭乘的飛機是波音787-9夢幻客機,機身長度63米,於三級客艙下可容納280名乘客,擁有可飛航長達約17個小時的超長程航線能力。
飛機在洛杉磯時間下午四點鍾起飛,飛往倫敦希斯羅機場。整個飛行時間為11小時。由於倫敦都處在西風帶中,飛機是先向東北經黃石公園飛到加拿大,再沿著北緯60度附近的格陵蘭、冰島外海,從西北方向降落倫敦希斯羅機場。
飛機起飛後的幾個小時,天還沒黑,我們在飛機上看電影(我看了“奧本海默”)、吃飛機餐。天黑後,睡了幾個小時,然後又吃了一頓飛機餐。到了倫敦時間周日上午十一點,飛機降落希斯羅機場二號航站樓。
希斯羅(Heathrow)機場位於倫敦市中心以西23公裏。它有五座航站樓,是歐洲最繁忙的機場,總客運量在全球機場中排行第四;若僅計算跨境的客運流量,則為全球機場第二位。
今年一月,英國推出電子旅遊許可(ETA), 所有與英國有免簽證協定的國家的國民入境英國時都必須申請。買機票前,我們就辦了ETA, 費用每人十英磅(現在升到16英磅);申請過程也很簡單,就下載一個名為“UK ETA”的應用程序,拍照、填資料、掃描護照,提交後大概十分鍾就批準了。有效期兩年。
入境英國時排隊。歐盟、美國等國的護照持有人排一邊,其他國家的護照持有人排另一邊。
由於我們早就辦好了電子旅遊許可,入境手續非常簡單;僅在機器上掃描護照、加上拍照即可。
入境後在機場看到的穀愛淩廣告。
我們住的酒店位於倫敦市中心的Blackfriars(黑衣修士)區。我們乘坐倫敦地鐵(London Underground) 從希斯羅機場前往酒店。
我們使用非接觸式信用卡(每人手持一張)作為入閘及出閘的支付方式。早在十年前,倫敦地鐵成為首個接受非接觸式銀行卡(包括信用卡)支付的英國公共運輸係統。現在倫敦地鐵可以接受的非接觸式支付方式包括Visa, Master, Amex信用卡,以及Apple Pay, Google Pay等。
我們先坐皮卡迪利線(Piccadilly Line), 再在Barons Court車站轉區域線(District Line)前往酒店。全程約一個小時。
倫敦的天氣比洛杉磯要冷。當時的氣溫大概是攝氏十度左右。
出了地鐵站,走五分鍾就到酒店了。酒店附近還有超市,購買生活用品很方便。
來到酒店時是下午一點多。由於我們花15英鎊購買了“早入住”(Early Check-In), 因此能夠在酒店登記入住了。
酒店前台說可以給我們免費Wi-Fi 無線上網,結果入住後發現沒有這回事,要花費5英鎊才能用Wi-Fi; 算了,還是用手機自己的流量就可以了。
由於在飛機上沒有睡好,我在房間裏睡了一個多小時午睡。酒店的床真舒服。
睡醒後,決定先出去走走。
右邊為Blackfriars公路橋,左為鐵路橋及車站。中間紅色的橋墩是建於1864年的舊鐵路橋的橋墩。
準備在Blackfriars公共碼頭乘坐渡輪遊泰晤士河;最後發現當天是複活節假期,渡輪不停泊該碼頭。
我們坐地鐵“區域線”向西前往主要景點。在西敏寺站下車後,一出地鐵站就人山人海。抬頭發現原來我們在大本鍾(Big Ben)下方。
大本鍾高96米,是英國最大、最準確的四麵報時鍾之一。
大本鍾於1859年落成。它是西敏宮塔樓五個鍾中最大的一個,重13.5噸。塔樓在整點過後的15、30和45分鍾以及整點鍾聲響起之前響起。時鍾使用原始的維多利亞式機製,但能夠使用電動機作為備用設施。當前,大本鍾是世界公認的英國文化標誌,也是英國政府和議會製的象征之一,並且經常在倫敦取景的電影中出現。
繼續向前走,看到馬路對麵的邱吉爾(二戰時期的英國首相)的銅像。
馬路口的奇人。牌子上寫著希望籌集捐款參加世界錦標賽。估計是蘇格蘭長笛錦標賽。
向左轉入西敏宮(Palace of Westminster), 又稱英國國會。
在1834年發生的火災幾乎將原有的西敏宮完全燒毀,今天的宮殿於1830年代由建築師查爾斯. 巴裏爵士和他的助手奧古斯塔斯. 普金設計完成,並在此後進行了30餘年的施工;該建築包括1100個獨立房間、100座樓梯和4.8公裏長的走廊。建築麵積為11萬平方米。盡管今天的宮殿基本上是由十九世紀重修而來,但依然保留了初建時的許多曆史遺跡,如西敏廳(可追溯至1097年)
遊客可在英國國會夏季休會期間進入西敏宮內部參觀。我上網查了一下,我們在倫敦的這幾天時間裏,西敏宮都沒有對外開放。五六月時,它有幾天時間對外開放。
繼續向前走。隔著欄杆可以看到克倫威爾的銅像。克倫威爾在十七世紀中期的英國內戰中,帶領議會軍擊敗了保王黨,並處斬了查理一世。英格蘭短暫地廢除了君主製,成立了共和國。
雕像由英國藝術家Hamo Thornycroft創作於1899年。可能表達了某些政治傾向。
走到了西敏寺的後麵。該雕像為喬治五世(1910年至1936年為大英帝國君主)
獅心王理查德一世的雕像。他在十字軍東征期間與薩拉丁相殺相愛的故事膾炙人口。
稍後,我們走到國會大廈以南的維多利亞花園,並在此拍照。背景為高98.5米的維多利亞塔。它建於1860年,是國會大廈西敏宮西南角的一座方形塔建築。
維多利亞公園的北半部分是由英國政府根據“1867年國會法”購買,目的是減少國會大廈的火災風險;南半部分由議員兼商人William Smith 捐贈。該公園於1881年對公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