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38)
2022 (46)
2024 (126)
傍晚六點,我們離開先賢祠,坐車前往協和廣場。
協和廣場始建於1757年,當時被稱為路易十五廣場。法國大革命期間,路易十五雕像被推倒,廣場也改名革命廣場。廣場中央立起了斷頭台,路易十六、王後瑪麗、和羅伯斯比便在此被處決。
在1795 - 1799年的督政府時期,這座廣場更名為協和廣場,作為在法國革命的混亂之後表示出的民族和解的姿態。在十九世紀,這座廣場又曾經更名數次,但是最終還是定名為協和廣場。
廣場的中心擺放著巨大的埃及方尖碑,上頭裝飾著象形文字讚揚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的統治。方尖碑曾經豎立在盧克索神廟的入口處。1829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埃及總督穆罕默德. 阿裏把3300年的盧克索方尖碑送給法國。方尖碑在1833年抵達巴黎;三年之後,法王路易菲利浦將它豎立在協和廣場中央。
方尖碑為一紅色花崗岩柱,高23米(包含基座),重達250噸。以當時的技術來說,運送它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基座描繪的圖,解釋著用來運送的機械裝置。方尖碑兩個側麵有噴水池,建於方尖碑豎起於廣場的同時。
廣場周圍由雕塑和噴泉環繞,另有八座雕像,代表法國八座主要城市(裏爾、斯特拉斯堡、裏昂、馬賽、波爾多、南特、布雷斯特和魯昂)。 1870-1871年普法戰爭後,阿爾薩斯和洛林被割讓給德國,於是斯特拉斯堡雕像被蒙上了黑紗,常有花環裝飾,直到一戰後法國收回這一地區。
在廣場北側,當時(十八世紀)興建了兩座式樣相同的壯麗的大廈。最初它們都用作政府機構,東側的一座在法國大革命後用作法國海軍部(2015年後成為博物館),西側的那座在建成之後不久即開設了營業至今的克裏雍大飯店(1778年法美同盟條約在此簽訂,法國承認美國獨立)。
協和廣場有兩座噴泉,噴泉以河流和海洋為主。
稍後,我們前往協和廣場東側的杜樂麗花園坐坐。
杜樂麗花園位於羅浮宮與協和廣場之間。它是由王後凱瑟琳. 德. 美第奇於1564年時為了興建杜樂麗宮所設計的。杜樂麗花園於1667年首次對外開放,並在法國大革命後成為公園。從十九世紀開始,杜樂麗花園成為巴黎人民休閑、散步及放鬆心情的場所。
坐了一會兒後,我們穿過協和廣場,在廣場西側的公交車站等車,準備前往凱旋門。
這一帶是旅遊景點。很多自由職業者騎著這類自行車來接送遊客。
協和廣場麵積約8.4萬平方米,是當前法國最大的廣場。我看到汽車圍著廣場轉圈,路上有好幾個交通燈,汽車走走停停,堵車很嚴重。
等了十幾分鍾後,終於等到我們要坐的公交車到站了。於是上了車,前往凱旋門。
從協和廣場到凱旋門的這段路即為香榭麗舍大道。
香榭麗舍大道全長1910米,寬70米;兩旁的樹最早種植於1640年,而現行道路則於1864年建成。
香榭麗舍大道的前半段被綠地和一些建築物包圍。在高處有很多奢侈品商店和演出場所,還有許多著名的咖啡館和餐廳。
我們在凱旋門前麵下車。
前往凱旋門要走地下通道。由於排隊的人多,加上已經近傍晚八點了,我們這次就不登上凱旋門了,等離開巴黎前的那天才去登頂。
巴黎的12條大道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周輻射。
凱旋門所在的地鐵車站缺乏電梯,對我媽來說很不方便;因此我們決定坐輕軌返回酒店。
坐公交車來到馬約門(Porte Maillot)站下車,再轉乘T3b輕軌。
輕軌列車經過巴黎的十七區、十八區。這一帶居住了很多中東人,治安看起來不太好。
有一次,車上的一名中東男子可能是用法語問我什麽,我用英語回複他說我不懂法語。下車時,他特地用手拍了一下我肩膀;我一開始懷疑他是小偷或者要幹什麽壞事,後來發現財物沒有損失,感覺他隻是想表達親切。
傍晚八點半,我們返回酒店,結束了在巴黎第二天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