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禪

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博文
  一、各人成就胥視其資質與發心
隨吾學法者,人雖不少,各人成就胥視其資質與發心如何以為斷。某某誠敬篤實,凡吾所言皆無纖毫猶豫,決然力行,故成就過人。反之,吾掬誠相告而彼多懷機心者,至今猶進三退二,乃至否定師、弟倫誼者,皆無進境可言。其中退失者,亦率由心行不正。可知正法難起者,缺乏做正人君子之風操,缺乏誠意正心之基礎故耳。苟有誠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悟後起修~一九八五年六月廿三日講於台北市
一、悟是禪的生命
  人有修行,才能開悟;開悟以後,應該是大事了畢,為什麽還要修行?
關於這個問題,大家要認識清楚:“開悟以前的修行叫‘前方便’,開悟以後的修行才叫‘正行’。”
當禪學會成立的時候,我就給佛法下了個定義:“什麽是佛法?佛法是成佛的方法。”
修行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示吳生
  一、學道首求斷惑
學道,首求斷惑。然欲斷惑,則必先證得大宇宙唯一真實,然後可以二執永斷、二障永消。唯一途徑輒曰:“明心見性”。此事語難,則明明拈出,猶自不悟;語易,但“存心養性”可也。孟子曰:“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存者存何心?但存無私、無愧光明坦蕩之心,即是“養性”,即“可以事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十四、學道須賴長遠心及堅固道心
  此事乃成佛偉業、作聖奇功,豈可一蹴可幾?然苟有“丈夫衝天誌”,莫愁水到渠不成也。
學道固須賴長遠不退轉之堅固道心,然苟不秒秒觀心,如古德所示“如爐煉丹,如雞孵卵”,斷難成就。且亦不壞世間法,如佛開示“治生產業不壞實相”。隻須有暇不忘此事,靜時觀心,動時保持即可,別無奇特。若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談心~一九八三年發表於台南市禪學研究會季刊
 一、知心
對於一個真實學道、行道的人來說,提到“心”字,總該會有些“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的感喟吧?的確是知音難遇,知心難求。知心難嗎?很難。何以那麽難呢?難隻難在太近、太簡單、太平凡,反而讓人“習焉而不察”而已。也正因為它太平凡,平凡到毫無內涵,才會讓人覺得無開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十三、學法貴誠敬信
  來函所述知解,全屬多餘,宜當掃除、揚棄,唯事觀心,久久必自省悟。
學法貴誠,不誠則因地不真;貴敬,不敬則感應不交;貴信,不信則根株難植。能視佛如師(佛向你說過什麽?)視師如佛(法從哪裏來?)勤自懺悔,護心淨意,應無難處。若是興趣之一,直是輕忽招罪,不如不學為上。
公案隻管看過,無須求解。苟非大悟,必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十二、既存在又超越
  所謂“修證即不無,汙染即不得”,但能保持心的光明磊落,而能敬業樂群,便是正修行路。若輕忽世法,名為“邊見”。於日常繁忙中保持心的安祥,於公餘閑暇時稍稍思惟生命的基因、共相、原態,時至必能徹了。
若忽保任,即非心宗;倘忽做人,名為狂誕;總以留心人際調和、學術進修、心靈淨化為要務。凡此皆為佛法之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耕雲解惑錄:《作者座談會》解惑--視頻鏈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U4MTk1MzE2.html
“作者座談會”解惑~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日講於台北市
 一、法身、報身、化身三者的含義及其關係
問:法、報、化三身有何不同?法身和本心有何關係?
答:佛法是不二法門,法、報、化是一個,不是兩個。《六祖壇經》講“三身本來是一身”,講“三身&rdq[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十一、把修行列為生活的唯一興趣與目標
  此事隻要成為生活的唯一興趣,而不是興趣之一;生命的唯一目標,而不是目標之一,則款款而行,不急不緩,不僅樂在其中,功德亦在其中矣。怕的是進退失據,迂曲迷惘,就不免費時徒勞了。
憂慮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問題惡化,應該以信心、安祥、喜悅貫注生活全程,讓它成為生活的源頭活水,活得才有力量。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十、人活著是為了心靈的淨化
  人總是活在錯誤中的,因此生活便幾乎成了對生命的懲罰——總是煩惱、不如意的時候居多。
當人決誌揚棄錯誤,斷除非分的欲求時,便開始少分心安的真正人生了。
人活著為什麽?是為了心靈的淨化。因為“生命”是存在的唯一真實,是不可毀壞的。因此也必須朝向至真、至善、至美的境域前進,以達到與佛一體的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