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禪

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博文
十、忘
  大凡學道最忌執著,故古人特重“忘”字。一切總忘卻,常保此心安祥,便是甕中跑不了鱉。以前各函,均係勉強措詞,究實而論,的確“但盡凡情,別無聖解”,倘有絲毫道理膺胸,皆成滯礙;但有一事難忘,便障本明。
宗門曰“知有”,又曰“知得斯般事便休”,故日常宜將佛法、神理拋向九霄雲外,凡事用照不用分辨;事未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九、護心如城
  人生於世,究為何事?忙亂半生,今始覺醒。誠如古人所言:“萬古長空,一朝風月”而已。顧此浩瀚大宇宙,其未萌也,究有何理?竟有何事?吾人乃半生苦覓,不知放下、溶入,亦雲癡矣!
“護心如城”,嘉哉此言也,今後當以之互勉。而“空其所有,切莫實諸所無”,亦殊信實、親切語,不如此,則生子不肖父矣!參!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禪門是頓悟法門
──《禪學的黃金時代》讀後(二)
作者:澄海(台灣)
  「第四章──惠能的偉大貢獻」:頓悟法門,是本書有關禪學最重要的論述。因為頓悟法門是禪學的主要關鍵,其它的法門是漸學漸修而漸悟,無法頓悟,若真能頓悟,則歸於禪門,也幡然了解了禪的殊勝,因為「理則頓悟,乘悟並消」,理的盡頭是打破了理而頓得心窗的開啟,心窗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八、一切放下,但行直心
  誠敬懇到,且具正見,允宜一切放下,但行直心,豈不省力?
若道《信心銘》,隻可用以印自心境界,寧當持誦?若道親切處,隻“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已括一切理事妙用,然亦尚不如“無心”去好。倘不斷解路,偏喜嘉言,便不免陷“數沙算寶”之譏,何有是處?見處、解處已足足有餘,望莫更求“知見立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七、離分別
  此事須抱“歸無所得”之坦然平懷,方能直下相應,蓋“汝即一切”故耳。即“愧無成效”一語亦不須存留,以因果交澈,正因即了因。但拱真我,長保天君泰然便是,此外豈更有哉?苟有,向何處著?
欲解行相應,第一不可有絲毫待悟之心,須知當下本自一切具足,毫無欠少。行之既久,便日覺安祥自在。隻拈出一個“安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絕對就是不二
──《禪學的黃金時代》讀後(一)
作者:澄海(台灣)
  吳經熊博士所著《禪學的黃金時代》(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9年版),對禪宗從達摩到五家分派,有很完整的討論,並且提出他個人的獨特見解,在眾多的禪宗史上是一部必讀的書,也很受一般研究禪宗史的人所喜愛。
  本文僅就該書的第三章「中國禪的始祖──惠能」及「第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星雲大師一句話:
每一個在我們生命裏出現的人,都有原因,都有使命。喜歡你的人給了你溫暖和勇氣;你喜歡的人讓你學會了愛和自持;你不喜歡的人教會了你寬容和尊重;不喜歡你的人讓你知道了自省和成長。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出現在我們生命裏的,每一個人的出現都是緣份,都有原因,都值得感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10-12 06:32:17)
耕雲書箋鏈接網址: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531.htm[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六、識取主從,使真我作主
  當知此事貴能承當而尊重,始雲努力。在日常生活中但識取主從,使真我作主,便是“天君泰然,百體從令”矣,故亦無須太用力。更況此事重在不計時日,一直恁麽去始得。因為做好人並不在於圖好處,分當如此耳!保任此事直須秒秒突出真我,才是真實踐履的真修行者。真我即本心,真心作何顏?一笑!
盼盡捐前解,甘作不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五、珍護安祥
  愚意由綿綿密密護心,安祥而已。早臻展刹那為永恒之心境,則不問自知本來麵目矣。
深知此事急不得,緩不得,倘能解牧牛,愚殊放心。若牛猶未牽到手,不免騎牛覓牛,未免顢頇。
曆來聖人出世,巴不得將心肝都和盤托出,當麵相呈,爭奈眾生根器何?兄我可不勉哉!
千古難得是知音,何期今生又相逢,甚願兄我相互砥礪,庶早日還得本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1]
[22]
[23]
[24]
[2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