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暄

且步陶公韻,融日可負暄
博文
(2022-02-20 19:09:39)
與我們在去大連的海船上投擲漂流瓶時隔近十四年,2009年春假我們仨去舊金山沿美國著名的一號海濱公路旅行,十六歲的一川迷上了海浪。看著他麵對大海若有所思的樣子,我問他在想什麽,他回答:想寫作文。一川寫了這篇《迷失在海浪中》,文字優美,有十六歲少年的思考,那是他看到的又一個世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2-15 10:55:21)


最近看了一個49年拍的民國老電影《哀樂中年》,黑白片,樸素平實,很喜歡。男主角是一向聽說過,卻沒看過的電影演員石揮,據說他當年很著名。劇情鋪陳得繁簡適度,表演很自然,不像有些民國片拿腔拿調的。家庭是文學永遠不會過時的主題。養育孩子;孝敬父母;社會階層改變讓人虛榮又務實;理想與現實的距離;愛情……劇本平靜地說故事,演員也沒有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2-12 21:50:07)

第一次帶一川出門旅行是一九九五年夏末秋初,那年一川兩歲半,我們仨去了大連。那次我們特意選擇了不同的出行方式,從天津坐海船去大連,從大連坐飛機去北京,又從北京坐火車回天津,就為了讓他身臨其境體會一下這幾樣交通工具,這些都是他從深愛的百科讀物上知道後津津樂道的。 在去大連的船上,一川捧著和兩歲半的小人兒極不相稱的大讀本《交通工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2-06 21:47:46)
懷孕五個月做B超,沒等我詢問,就被告知是個兒子,之後大夫還補充道:這個男孩兒的腦袋太大了,你肯定得做剖腹產手術。“是個兒子!我說的沒錯吧。”一做完B超,我心裏的那份得意馬上就順著電話線到了先生那兒。“你知道為什麽我這麽有把握嗎?我求了菩薩的!”幾個月來心裏藏著的那點兒小秘密可把我憋壞了,早就想一吐為快。“我早就知道了。&rdq[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2-02-05 22:24:34)

自序 1964年我出生在山東青島,父母都是軍人。父親祖籍天津,但我一直固執地認為自己是青島人,因為小時候在姥姥家長居短住。姥姥和姨都是性格溫柔的人,她們是那樣的愛我。 從小隨軍,北京、山西、四川,四海為家。一方麵,流動的生活、不同地域的山川風物文化滋養了我的性情,盡管父母轉業到天津時我才上五年級,隨後有過多年城市生活,但山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2-02-03 22:49:33)
“先貼門箋次掛錢,撤金紅紙寫春聯;竹竿緊束攢前帚,掃房糊窗算過年。”這首詩活脫描述出天津人當年過年的景象。小年過了,壬寅年的虎步愈發近了,過年的情節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裏的,無論人在何處。年就像一朵含苞的花朵,隨著我們幹這做那,花瓣漸次綻開,家裏開始有了年味兒。
年跟兒上總是要大掃除,擦玻璃代替了過去的糊窗戶,掃房的掃帚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在路上——橫跨加拿大2015林中彩虹屋
在BC居住多年,周邊以及鄰省的落基山脈已經去過多次,所以這次出行把第一站直接定在了距溫哥華700公裏之外Alberta省的Golden(黃金鎮)。一路上翻山越嶺,換人不換馬,下午四點左右我們比計劃提前到達,這裏我訂了Airbnb,還是頭一次使用這個係統。按圖索驥,我們在小鎮外不遠處的山上找到住處,可謂林中小屋,有些歸園田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路上——橫跨加拿大2015麵對加拿大地圖
家裏不成文的規定是誰主張誰舉證,也奇怪了,每次出門好像都是我主張,這次又不例外,那規劃自然由我來做了。先生是優秀車夫,開長途我是替補隊員,但邏輯瑣碎還需要點兒想象力的旅行規劃正是我的強項,行動前先將大好河山盡收眼底神遊一番也不失為一種享受。橫跨的想法真正定型是在三月底,於是我事無巨細,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在路上——橫跨加拿大2015 引言
出家門前我們緊緊地擁抱了一下,我仰著頭迎著先生的目光小聲說了一句:“就要在路上了”,然後是片刻的靜默,之後倆人相視一笑都沒再說什麽。
2015年6月19日清晨,我們開始了開車橫跨加拿大的旅行。從西岸的溫哥華到東岸的愛德華王子島,途徑八省,行程一萬兩千六百多公裏,為期一個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周末獨自去了離家不遠的濕地公園散步,也是打算去那裏的市民自留地瞧瞧,那是我喜歡的地方,一年四季景色不同,即使在同一個季節感受也會不一樣。
濕地的步道比較安靜,偶爾有跑步的,遛狗的,還有我這樣且走且停拍照的。這裏是動物的天堂,路邊會有警示牌表明有熊,但在這裏我還從沒遇見過;與土狼(coyote)倒是有過狹路相逢,而且每逢十五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