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暄

且步陶公韻,融日可負暄
正文

《一川的故事》付梓

(2022-02-05 22:24:34) 下一個

 

 

自序

 

    1964年我出生在山東青島,父母都是軍人。父親祖籍天津,但我一直固執地認為自己是青島人,因為小時候在姥姥家長居短住。姥姥和姨都是性格溫柔的人,她們是那樣的愛我。

    從小隨軍,北京、山西、四川,四海為家。一方麵,流動的生活、不同地域的山川風物文化滋養了我的性情,盡管父母轉業到天津時我才上五年級,隨後有過多年城市生活,但山野中的童年生活經曆一直成為我生活的底色,愛山愛水愛自然,心裏永遠住著一個在山溪中抓魚逮蝌蚪、攀在山崖上摘野百合、從向日葵背麵撲蝴蝶的小姑娘。另一方麵,軍隊大院的成長環境與家庭教育養成我思想行事簡單直接、認真並循規蹈矩的性格。

成人後逐漸意識到家庭教育方式與生長環境對自己性格養成的影響之大,便下決心,如果自己有了家,有了孩子,一定要給這個孩子一個自由、溫暖、充滿愛意的家,給他一個多元、開放、親近自然的生長環境。這個孩子就是一川。

    一川,1993年出生,2001年隨父母移民加拿大溫哥華,作為一代半移民在異國他鄉長大。書中講述了一川的一些小故事,也穿插了少量他的文字。故事讓一個古怪精靈的小不點兒躍然紙上,也讓讀者看到了一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向我們走來。

    2011年一川離家讀書,空巢生活讓我突然有了很多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我開始寫一些孩子兒時的故事,將情感與思考內嵌於故事中,四年裏陸續積累了近十萬文字。書中截取的大多是養育他的十幾年間那些美好、靈動、讓人忍俊不禁的回憶,其間的衝突、無奈與焦慮猶如菠蘿撒鹽,反倒使香甜愈發濃鬱。

   《一川的故事》隻是一個媽媽養育孩子的實錄,並非教育手冊。記得幾年前故事成稿後,一川的爺爺曾說這些文字應該出版,因為書中所述故事既有獨特性,也有普遍性,會對年輕父母有所啟發。我以為,當初創作時我試圖讓這些紀實文字停留在感知層麵,盡量不總結拔高到觀念,即使有一些觀念,也隻是個人觀點。若果真能如爺爺所言,有心人閱讀時會有自己的領會與感悟,我雖是無心插柳,亦會倍感欣慰。十年後的今天將書稿付梓,是為移民加拿大二十周年紀念,也是送給兒子的一份特殊禮物。

        筆名存誠,取自陶公《閑情賦》,坦萬慮以存誠。多年寫作,坦言自己的所思所感,且心存赤誠,一直為我所追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負暄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格利' 的評論 : 謝謝格利。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祝賀祝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