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 橫跨加拿大2015
引言
出家門前我們緊緊地擁抱了一下,我仰著頭迎著先生的目光小聲說了一句:“就要在路上了”,然後是片刻的靜默,之後倆人相視一笑都沒再說什麽。
2015年6月19日清晨,我們開始了開車橫跨加拿大的旅行。從西岸的溫哥華到東岸的愛德華王子島,途徑八省,行程一萬兩千六百多公裏,為期一個月。之前想到過這將是我們的一次長征,行程定會逾萬,沒想到竟與紅軍的兩萬五千裏如此吻合。主席說過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回想我們這一月的長征,也有點宣言書的意味,宣告了我們這些移民不僅從法律上成為加拿大人,也真心願意用行動去了解去擁抱這個第二故鄉。這一路跑下來,確確實實感受到這是一片值得我們熱愛的土地,這裏的人民質樸良善,對移民給與了相當程度的理解與接納。一路上謹記自己的華裔身份,也努力做宣傳隊和播種機,因為知道自己的言行不僅代表個人,無論褒獎還是貶抑,人家不會說你某某如何如何,隻會說這些華人如何如何。加拿大存在種族歧視的現象嗎?當然,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批評、批判和維權都是必要的,但還有另一種方式,那就是行動,讓他人看到真實的華人是怎樣行事為人的。熱愛自然,熱情有禮,慷慨大方,這是真實的我們。在力所能及範圍內從我做起,如果有人對華人有偏見,也應該從我們身上得到一定程度的修正吧。沒人授權,也沒有刻意商量,似乎使命感自然而然地就在那裏。
談起“橫跨”,不由得回想起2001年,那年我們勇敢而懵懂地踏上加拿大這片陌生的土地時也是六月,那時除了對把孩子帶進了一個我們相對認可的教育體係中還有些確定性,對這個新國度的其他種種都是朦朧的概念和感覺,除了做好了吃苦和犧牲的準備,對移民生活並沒有敢去做更多的憧憬。跟著感覺走,我們說世界很大,為什麽隻在那一畝三分地上躑躅?外麵的世界很精彩,我們說為什麽不走出去看看?對加拿大的人文環境和教育模式我們從一些文章中有所了解,但對加拿大的地理環境,我們的知識基本源於決定移民時買的一本薄薄的地圖冊,對溫哥華的了解則是那本地圖冊上我用紅色圓珠筆畫下的這樣一句:太平洋沿岸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溫夏涼,1月平均氣溫0?C以上,7月不超過16?C。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現在翻看這本小冊子,我看到自己在2000-3000毫米下麵畫了加重又加重的紅線,可見我當時對這個降水量的驚訝程度。這就是當時的我們,年輕的中年人,還有著不甘寂寞的心和因無知而無畏的勇氣。
我們義無反顧地來了,至今沒有後悔。不提當年受過怎樣的苦,也不用想這些年去國離鄉失去了什麽,當前的生活與心情是如此平靜祥和,在不惑之年我們還葆有旺盛的求知欲,願意學新東西,願意體驗新事物,願意不斷找尋生活中的樂趣。有朋友說:別人可能隻活一輩子,我活了兩輩子了,值了。這個我有很強烈的共鳴,是移民生活讓我們從裏到外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體驗了新環境所帶來的種種。當我坐在後院的遮陽傘下敲著這些文字的時候,十幾隻灰肚皮的小鳥正在院角虯龍般的枝間嘰喳跳躍;抬頭望見傘蓋柔和的蘋果綠色與天空亮麗的蔚藍色交映;銀灰色的鬆鼠在木柵欄上一溜風地跑過,它正忙著存冬糧,竟無暇像平常那樣停下來跟我用眼神打個招呼;自己紮製的東邊竹籬下金光菊正搖曳在微風中;金銀花藤下細小薰衣草的淡紫色細穗總招惹我去觸摸,然後滿手留香……
“橫跨加拿大”的念頭源起移民之初先生一句“我們今後可以做一次橫跨加拿大的旅行”,這位說者往往是無心的,而我這個聽者就總是有意。兒子一川去東部上大學時,我們就有了一個共識,等孩子大學畢業那年,我們做一次“橫跨”,去參加他的畢業典禮。今春,由於種種原因,讓我把這個在心裏“捂了”十四年的想法提到議事日程上,我們決定把這次旅行提前一年。
我更願意把這次“橫跨”稱作一次旅行而不是旅遊。旅遊是漫散的,是休閑觀光美食購物為主體的活動,旨在放鬆身心。較之旅遊,旅行偏重在行,偏重在更認真地用腿用心用腦去體會路程中看到的風景和遇到的人與事。旅行的目的在於經曆、感受、思考和升華;旅行的重點在過程在觀感在找尋心與自然的交匯點,偏偏不在目的地;旅行並非淺表的賞心悅目眼福口福到此一遊;旅行讓單調又繁複的生活豐富且單純。
讀東坡先生的《臨皋閑題》,最喜這句: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當今社會似乎金錢能買到一切,實則不然。自然大塊天地精華,閑者方可吸納,此閑者乃心之閑者也。人閑心不閑,與自然的交流就成了那句順口溜“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忙裏偷閑,此次我們試著做個心之閑適者去品味一番山水風月的真味清歡。
詩意與遠方是一直我們所追求的生活,旅行可以讓自己詩意地抵達遠方,真正是兩者最完美的結合。成行前對這個遠方雖有大致的計劃,也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帶來的想象空間和探索感讓旅行者無限憧憬,也使旅行的過程驚喜迭出詩意盎然。自家的後院尚有春花秋實的變化,鬆鼠知更鳥的光顧,何況廣袤無垠的原野;我自己常會在基本固定的生活方式中加入些新鮮元素,調劑生活,何況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們有著千奇百怪無所不為的活法,很多人對生活方式的選擇讓我們驚歎不已,既佩服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與勇氣,又不時自問,自己做得到嗎?這次旅行我們全部選擇了家庭旅館(B&B和Air bnb),這個選擇讓我們有機會闖入他人的生活,直接閱讀他們人生大書的一個小段落,有時也順便瀏覽一下其他章節,在用心與他人的交流中,各種鮮活有趣的生命畫卷在麵前展開。
旅行中Waterton Lake National Park著名的紅石頭峽穀讓人眼前一亮;黃昏濕地邊用望遠鏡看到鷂子用強勁的腳爪從水塘中抓起魚直衝高空,那一刻是一種莫名的震撼;魁北克(Quebec)古城街道中的小廣場像是歌劇大舞台,我們坐在廣場一角的飯館露天座中,看來來往往的遊客在此戲劇性地上演著一幕幕;偶然走進三河鎮(Trois-Rivieres)聖母院時,回蕩其間的神聖管風琴鳴奏更是讓我們驚心,如此之聖堂聖樂讓我這無神論者也倍受感動;愛德華王子島(Prince Edward Island)上著名的龍蝦和牡蠣確是美味,但蒙特利爾(Montreal)法國房東熱情為我們張羅的簡單法式薄餅早餐讓我們感到格外香甜,那是人情的滋味;一天奔波之後回到“家裏”與八十歲的房東老太太聊著野塘的藍嘴鴨、黑黃鳥、纖纖細葦,竟惹得她也要去野外尋找;剛剛收割完,還散發著牧草香的無垠田野上條狀圖案深淺綠相間,是我所見最美的大地地毯,我們在上麵欣喜地跑來走去,像兩個孩童,怎麽也不舍得離開;夜半時分趕赴營地的山林道上望見漆黑水塘中大角麋(Moose)兩顆亮晶晶的小眼睛;前所未見的閃電劃過夜空所呈現出夢幻般的淡粉色;還有許多許多……
且讓我輕輕著墨,慢慢落筆,希望這篇文字能濃淡有致渾然有序地記錄下這一路我們太多的所遇所感。
Waterton National Park 紅石峽穀
Alberta 曠野中的一個無名小水塘
Alberta Alberta 金色大草卷 Waterton National Park 外的濕地 Saskatchewan 古老的穀倉 Alberta 與 Saskatchewan 交界處頭一次看到鵜鶘 Grassland National Park 草原小屋外的晨光 Saskatchewan 荒野中的棄屋 Saskatchewan Big Muddy 附近的牧場 Grassland National Park 草原小屋二日 Grassland National Park 營地 Grassland National Park 草地上不易被發現的精致仙人掌花 Grassland National Park 草原小屋二日 Saskatchewan 細雨中飛過大群的鵜鶘 Grassland National Park 草原小屋對麵的鄰居 Saskatchewan Big Muddy 著名的亡命天涯之地 夏季正是牧草收獲的季節 Ontario 木屋家庭旅館內部 Saskatchewan 水塘邊成片的毛毛草 Ontario 路邊的水塘中的野蓮 Ontario 木屋家庭旅館外部 Manitoba 一條大道通向天邊 Ontario Superior Lake 多彩清澈有層次感的大湖 Ontario 跟隨大湖渡輪的海鷗 Ottawa 我們的首都 Ontario 湖上渡輪 Quebec 聖勞倫斯河畔彈奏鋼琴的遊人——浪漫的法國人 Quebec 蒙特利爾不知名小街邊夢幻的半露天舞廳——浪漫的法國人 Quebec Trois-Rivieres 的聖母院 去PEI的跨海大橋 New Brunswick Fuddy National Park附近的港灣 New Brunswick Fuddy National Park 潮起潮落的世界自然奇觀 Quebec Trois-Rivieres 的聖母院 Quebec City 古城中的小廣場 PEI 大西洋岸邊的夕陽 PEI 買傻力氣的兒子 PEI 著名的龍蝦 PEI 紅土地上成片的風力發電機 PEI 營地篝火 PEI 跟隨海釣船爭搶食物的海鷗們 PEI 龍蝦季剛過 PEI 紅土海岸 PEI 觀看輕歌劇,著名的《Anne of Green Gables》是由當地作家寫作,曆久不衰 Ontario 尼亞加拉大瀑布 Ontario 千島湖 PEI 海灘上我們放風箏PEI 眾多燈塔中的一座
2015.8 初稿
2015.11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