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暄

且步陶公韻,融日可負暄
正文

媽媽,我看到了世界

(2022-02-12 21:50:07) 下一個

 

       第一次帶一川出門旅行是一九九五年夏末秋初,那年一川兩歲半,我們仨去了大連。那次我們特意選擇了不同的出行方式,從天津坐海船去大連,從大連坐飛機去北京,又從北京坐火車回天津,就為了讓他身臨其境體會一下這幾樣交通工具,這些都是他從深愛的百科讀物上知道後津津樂道的。

       在去大連的船上,一川捧著和兩歲半的小人兒極不相稱的大讀本《交通工具》看得入迷,惹得同艙的一位爺爺指著這幅圖那幅畫好奇地問這問那,看他是不是能懂,這一老一少興致勃勃地你問我答,讓那位老者很驚訝這麽小的孩子能如此這般。

       旅行回來,一川再翻開那本書時就會說:這個我坐過了,這個我也坐過了。

       一天,他又去看那本百看不厭的書,指著一輛鏟雪車對我說:媽媽,這個鏟雪車我還沒坐過。鏟雪車?我自己對鏟雪車都沒有概念,給他講書時隻是照本宣科。我說:這個鏟雪車連我都沒見過,以後有機會或許你能看到,但這個不是交通工具,是清除積雪用的。沒想到,幾年後,我們來了溫哥華,冬季總會有一兩場大雪,之後鏟雪車就會出動。一川第一次看到鏟雪車時異常興奮:“啊,跟《交通工具》上的鏟雪車一模一樣!”。

       坐海船的經曆我有過多次,以前從未想到過投擲漂流瓶。那次去大連是一川的第一次旅行,出發前我把他的名字、年齡、地址寫在一張紙條上,裝在一個大可口可樂瓶子裏,密封好,為他製作了一個漂流瓶。之後我又找來這方麵的故事講給他聽,讓他對投擲漂流瓶產生了很大的向往。從天津到大連的航行是十幾個小時,下午離開天津新港,第二天早晨到達大連港。當輪船駛出港口又航行了幾個小時後,我帶一川去投擲漂流瓶。上了甲板,一走到船舷旁,一川就迫不及待地就把手裏的瓶子擲到海裏,然後我們低頭注視著小小的漂流瓶在大船泛起的白沫中漂浮。一川問我它能漂到什麽地方?會不會被像他一樣大的孩子撿到?我說:“不知道。咱們就等著吧,看有沒有人給你寫信?”之後,我們抬起頭望著遼闊深遠的海天沉默了半晌,突然,一川轉過身來仰著頭對我說:“媽媽,我看到了世界。”兒子的話讓我震驚!我蹲下來,摟住兩歲半的兒子。我問他世界是什麽意思,他沒有解釋,隻是把小手指向船舷外告訴我:“媽媽,那就是世界。”我沒再說什麽,同他一起靜靜地望著世界。

       那時我給一川講過很多故事,知道他的小腦袋瓜裏裝了很多同齡孩子還沒有的內容;也知道他語言中使用的每一個和他的年齡不相稱的詞匯是來自哪本書的哪個故事裏的哪句話;更知道他對語言的吸收和理解能力之強,就像海綿吸水一樣,幾乎是教什麽會什麽。但我萬萬沒有想到,在自然的感召下,這麽小的一個孩子對“世界”這個抽象詞匯能如此運用。兩歲半的一川雖然還不會用語言去解釋什麽是世界,但麵對海天一色的景象,他用心感受到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