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畫的小孩

這一天天的日子就象張白紙,該畫啥?如何畫?
個人資料
XQQ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說起成功男人的衣櫃,你一定聯想到了StevenJobs的經典黑色高領衫和MarkZuckerberg的永恒灰色T恤。最近,我不經意地發現了一位殿堂級經濟學家——2014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JeanTirole也有獨特的穿衣癖好:無論何時,無論何地,他的襯衣總是清清爽爽的一種顏色:淺藍色。因為不是眾人矚目的商界領袖,著裝的風格又比較得體低調,身為學者的他並未成為人們茶前飯後的談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風帶著微笑輕吹天空裏雲偶遇
難忘是當天你那默然的相聚 在第32屆腫瘤免疫年會SITC上,在DC的NationalHarbor的璀璨燈光下,當我和同事Nadine匆匆穿過櫻花大廳時,一個似曾相識的人擦肩而過。我倆不約而同地停了下來,相互對視了一下,是他?JamesAllison?我們轉過身,一起注視遠去的這位“微胖界”達人的背影……這時,幾位學生模樣的年輕人迎上了他。寒暄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2014年的一天: 在我參加大學新生活動周時,看到校園內的兄弟會(Fraternity)或姐妹會(Sorority)大張旗鼓,招兵買馬的熱烈場麵,心中大為不解。“酗酒、性侵、白人至上”,兄弟會的烏煙瘴氣還少嗎?這樣病態的文化為什麽還要延伸?學校為什麽要允許甚至促進這種傳統組織形式? 2017年的一天: 沿著綠樹婆娑的街巷,我隨著大四學生Brandon再一次來到了PiLambdaP[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7-10-25 22:07:05)

我和我的搭檔Keith之間有一個梗,這個梗的形成還和一位諾獎得主有些……的瓜葛。由於對這位諾獎獲得者的特別關注,我不經意地擼出了這項諾獎背後的一地雞毛。 挺繞的吧?容我慢慢說…… 在世紀交替的年代裏,先天性免疫係統領域有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TollLikeReceptor(Toll樣受體)。在介紹這個話題前,先講兩個“從前”的故事…… 100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17-10-14 20:00:08)

王二妮的陝北民歌和自貢市的彩燈展覽,這似乎是搭不上話的兩碼子事兒。然而,二者不約而同,驚喜地降落在金秋之際的雙子城,給漸濃的明州秋意渲染了一縷帶著泥土香味的情懷。 蘇軾的“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說的正是現在的時辰。我們不妨賣個關子,網上網下放眼望去,看看友人們都是怎樣忙碌地編織著象秋葉般多彩的日子。 看看菲兒博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懷著一顆八卦的心,我在參觀明尼蘇達州首府時,特意留了一大把時間,去Dayton州長辦公室轉悠轉悠。 州長大人的辦公室分兩個部分。我首先進入的是一個富麗堂皇的大廳,這是州長簽署文件,開記者招待會和會客的地方。環顧四周,大廳裏既有展現明州投身南北戰爭的恢宏油畫,又有體現明州以農業為特色的精美雕刻,甚為豪華。 通過一道側門,我便來到了州長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表情包”,說的是我們麵部所傳遞的各種情感信息。其實,在我們少數民族服飾的圖案紋樣上,也蘊含著精彩紛呈的“表情包”,它們表達著各個民族對自然的理解,對生活的熱望,和對其自身文化的傳承。好,說說我在雲南遇到的幾位少數民族女子和她們衣衫上的“表情包”。 俏金花之風花雪月 離滇後一直忙碌,但我卻從未忘記一事:有空一定要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2017-09-10 20:53:06)

聊完了我的舌尖上的雲南美食,當然不能忽略了我的舌尖上的雲南茶香。雲南的茶文化太接地氣了,在這裏,茶道給人的印象,就像是鄰家小妹那般純粹自然,而不是謙謙君子那樣斯文地端著。 黃姐茶桌上的神奇 一邁進麗江少府觀景客棧,我就瞥見了庭院中央的一個碩大的狀如樹根的茶幾,上麵七七八八地擺著些玲瓏的茶爐、茶架、茶匙、茶壺、茶瓶什麽的。 店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張瑩穎事件,把我們的目光聚焦到了芝加哥郊外的,一所有著很長名字的學校: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ofIllinoisinUrbana-Champaign,簡稱UIUC或UI)。 UI在國人的知名度可以從它的兩個戲稱中看出來,“TheUniversityofChinaatIllinois”和“TheUniversityofIndiansandUniversityofChinese”。它是5000多名中國留學生的學習殿堂,在全美學院中,列招收中國留學生人數之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我的舌尖上的雲南(上)得到了網友的鼓勵,好,一鼓作氣,來個續集。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1307/201708/5392.html “美食,是可以吃下去的幸福記憶”,這樣有哲理的話當然不是我發明的,然而在雲南的日子裏,這種感受我倒是真真切切地捕捉到了。 斑斕的民族文化交融,壯麗的自然資源交匯,誕生了“一天吃四季,十餐不同味”的魅力“滇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