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革小報”尋根第91篇。咱軍用槍掃射“非軍人”,大開殺戒,1989年的六四不是第一次。1967年初,在咱國的“邊遠”省份青海的省會西寧,全副武裝的咱軍一個衝鋒,用20分鍾,打死169人,傷178人。快速有效的屠殺,史稱“青海二.二三事件”。事件的主角,事後說是當時的“省軍區付司令員”,趙永夫(上校?)。事發地點在西寧的“青海日報[
閱讀全文]

2016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給了“焦點新聞”(Spotlight)。該片是根據“波士頓環球報”(以下簡稱“波球”),在2002年係列報道波士頓當地天主教堂醜聞而拍的故事片。什麽醜聞?波士頓天主教堂“高層”知道幾十上百名牧師二十多年間性侵成百近千兒童教友,不但沒做係統性糾正,反而試圖掩蓋事實,保護教堂的“名譽”。事實被掩蓋,糾正則[
閱讀全文]

回首壇的蕭嵐網友前幾天做了個有關對文革態度的民調帖,借此話題侃幾句民調曆史。民調,最早不稱民調,就是生活中的應用對話:“大官人,今天晚飯您要吃什麽?”“天鵝。”“家裏沒有。”“有什麽?”“烤鴨和肯德基。”“絕食。”一輪“民調”結束。一對一的“民調”簡單,保真度、精確度、覆蓋度都容易到位。一[
閱讀全文]

“文革小報”尋根第90篇。才在網上見到“趣味新聞”一則,“南昌鐵路局兩職工新婚之夜抄黨章”,而且有圖有真相:兩位新人看上去眼熟,在哪兒見過呢?一搜,原來如此!上“小報”:取自1969年初,“鎮江專區革命委員會”出的“紅鎮江報”。後來呢?版本之一是,“鐵姑娘”王雪嬌嫁過去後,因為“念念不忘階級鬥爭”[
閱讀全文]

“文革小報”尋根第89篇。今天是5.16,文革“正式”開始的50年陰暗日,就說個陰暗的,兒子揭發父親。上小報:取自1967年春,江蘇揚州的“魯迅戰報”。這種事兒文革中有多少?肯定不止此一件。兒子的“揭發”後果是什麽?正巧在網上搜到此事件另一頭被“揭發”的父親的事後返述,“二手”的:陳校長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
閱讀全文]

上篇說到簡縮版文革,1到10數字篇的1到5。
1,一個大腦。
2,兩雙“偉大”的手。
3,三個首席“壞蛋”。
4,四個“反動地點”。
5,五套支撐係統。
6,六位責任人。
7,七億人的生命。
8,八台戲。
9,九號“賤民”。
10,十年。
接著說6到10。
六位責任人?
文革後弄出來的“四人幫”不該對“一個大腦”[
閱讀全文]

從文革(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正式”開始算起,馬上就50個年頭了。已經過了半個世紀?文革開始後都發生些什麽?侃個簡縮版的,1到10的數字篇。1,一個大腦。2,兩雙“偉大”的手。3,三個首席“壞蛋”。4,四個“反動地點”。5,五套支撐係統。6,六位責任人。7,七億人的生命。8,八台戲。9,九號“賤民”。10,十年。下麵把1到10稍微[
閱讀全文]

“文革小報”尋根第86篇。文革十年,必然留下“文化”記號。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革留下的語言記號啥模樣?“假、大、空”,可能不少人聽說過,怎麽就又假又大又空了?上小報:北京地質學院小報“東方紅”1967年初的文章標題。“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毛詩,好賴不說,1935年太祖寫詩時確實是在爬山,抒情之下有寫實[
閱讀全文]

“文革小報”尋根第85篇。“團結”這個詞,原產地不是咱國,而是“西方價值觀念”。屬咱國“教育部長”袁同誌貴仁說的不該學的那類東西。“團結”是什麽意思呢?老漢給你解釋。從實例說,美國最大的慈善機構之一就叫“團結路”(UnitedWay)。更老幼皆知的例子是“美利堅團結50州”(UnitedStatesofAmerica),就是你我在此生活的[
閱讀全文]

“文革小報”尋根,“巴拿馬文件”號外2。由於標題不宜太長,在“‘巴拿馬文件’支招”前麵略去了“處理”兩字,所以“受招”的對象當然是咱宣部。這個“支招”自然是精神上的,“小組”裏的人大多作古,就是僅存的,也是當年“反革命集團”的一些“外圍男”,不好大聲說活。支招是以當年的“革命行[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