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是實打實的數字曆史學,精確到個位數。那天在咱城回首壇與朋友們聊天,忽發奇想,到底“偉大”能不能被“車載鬥量”什麽的算出體積與重量來?於是想到了一位“老朋友”,咱國的“黨報”,“人民日報”。當一個國沒有“國報”,隻有“黨報”,這“人民日報”也基本上算是“國報”了,起碼是“黨國報&rdq[
閱讀全文]
天津的市長,也是代理書記,黃興國黃前大人忽然就被咣當進去了。挺奇怪。要知道,一年一個月前,天津發生巨大的爆炸事件(幾十噸TNT的當量),枉死了一百多人,還折進去好大一塊城區,當時的黃前市長兼代書記都沒問題,怎麽就被咣當了?今天本老漢與老板吵了一架,忽然明白過來。本老漢的工作,是在海邊給鳥拍照片。今天老板忽然告訴我,除了拍鳥,還需要負責[
閱讀全文]
基本上沒真的。太祖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真的假的?後來,當“人民”之一“小芳”姑娘的男朋友要離開鄉村回城時,已經“站起來”的“小芳”隻能眼巴巴的“站在小河旁”,讓男朋友獨自離去。如果“小芳”真是“站起來了”,她一定會幸福的跟著男朋友進城去闖世界。可是“站在小河旁”的“小芳”卻被[
閱讀全文]

美國一位優秀的科學家不幸英年早逝,任職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錢永健博士(RogerTsien)於2016年8月24日去世。不論錢先生是美籍華裔或是科學家,也不說優秀科學家(2008年分享諾貝爾化學獎),以得年64歲論,錢先生的壽命遠短於美國平均值。人死了,壽命短於平均,作為同類的“人”,正常的反應是同情、惋惜、遺憾。會有人詛咒死者嗎?在北美的“中文網站”[
閱讀全文]

“文革小報”尋根第100篇。抱歉了,這個題目屬“趙本山賣拐”,沒那回事兒。所謂“最”,一般是在兩個以上的一組同類物比較後而封號的。文革中就一本“個人詩集”,“太祖爺詩詞”,唯一的,哪裏會有“最”?非要封號,文革中“最好”與“最糟”的個人詩集,都是那本“太祖爺詩詞”。太祖詩集文革前就有,可[
閱讀全文]
奧運,正如火如荼。金牌這邊一塊那邊一塊,牽動了許多“心”,包括許多“咱國心”。於是想起一個故事,多年前的故事。老漢曾有一位美國同事,非“黑人”(具體的種族不提,無關主題),有些“歧視”黑同胞的情緒,給老漢出了道邏輯題,題目是這樣的:你和黑人打籃球,他跳的比你高而快,跑的比你快而機動,衝撞比你凶猛而強勢。對吧?黑[
閱讀全文]

“文革小報”尋根第99篇。“嫁入豪門”,世界各族人民“均貧富”的一個重要手段。無所謂對錯。如果“嫁入豪門”達到每年所有婚姻的12.736%,共產主義指年可待。文革中,不時興說“財富”。“貧下中農”與“我家三代赤貧”是“進步”的起點。雖如此,還是有“嫁入豪門”的原動力,比如,“工人階級”在城裏[
閱讀全文]

“文革小報”尋根第98篇。戰忽局,懂伐啦?全名“戰略忽悠局”。此局屬因人設事,先有咱軍張紹忠張將軍的忽悠,結果大家一盤算,他打工的地方一定是戰略忽悠局。張將軍出名靠在大庭廣眾之下常態的弄出些“人造事實”,然後很快被“事實事實”否定。由於將軍自己定位是“國外敵對勢力”的克星,這種類似“示弱欺敵”的“示[
閱讀全文]

“文革小報”尋根第97篇。在咱國官威十足的此刻,能給官大人拍個馬屁不容易,有時候見官一麵都難。於是,些許“勤勞勇敢”的咱同胞獨辟蹊徑,走“夫人路線”。此“路線”成功案例頗多但有個獨特的挑戰,如何不讓官大人吃醋吃味?既要博夫人好感,又不能好到出情況,關鍵是不能讓官大人覺得有情況。曆史上有沒有能山寨的樣本?文革中有樣[
閱讀全文]
老漢操心河北的洪水,在網上一串二串不小心串到了搜狐,見到這個標題:“一個月三談抗洪,習近平這樣說”這是鏈接:http://news.sohu.com/20160724/n460734460.shtml不說文章,瀏覽到下麵的評論,嗬嗬……一開始以為咱國已經從“多難興邦”演進到“水災興皇上”了。再細看,好像不對,皇上也被人給涮了。二百多條“評論”中的一部分,各位自己看[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