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0-01-27 08:13:39)
國外觀察家普遍認為,從新近公開亮相的中國海軍核潛艇外觀變化來看,已足可推知其在降噪、導航、通信、指揮控製直至武器係統方麵均已進行了重大改裝,這些改進無疑將使之在隱蔽性、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以及打擊能力等方麵與以往相比有檔次上的提高。相對而言,外界了解較多的還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代035型常規潛艇。外界廣泛注意到,近年間較多公開露麵的035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時間最短、最小投資以航空兵、天、電為重點的戰略策劃方案
按照上述西沙群島人工建設規劃方案中,選擇永興島,中建島兩方案。一旦建成,中國在西沙群島就擁有了兩個陸地麵積都達3平方公裏的島嶼,總陸地麵積達6平方公裏的兩個軍事基地。再在中建島修建1800-2000米跑道軍用機場一個,這樣,中國在西沙群島就擁有了兩個軍用機場,其中,永興島部署大、重、特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雖然不是很詳細,但是足夠看出611近年在戰鬥機研製方麵發展的軌跡了;也可以明白為什麽611拿到四代而不是601。如果給同時期的601做一張表格,場麵將會非常的難看。
  從這個表格,基本上可以看出,從三代到四代的過程中,一些主要的技術體係在趨勢上,都是逐漸的在J-10和FC-1的各型中被驗證並被批量生產投入實際使用。隻是可能四代的發動機早期仍然要用毛子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昨天我看到消息說WS10A發動機已經正式的量產了,真是聞之而欣喜。我曾在2009年3月寫過《美國說了實話:中國5到10年造出先進飛機發動機》一帖。沒曾想還沒過一年我們的發動機就又上了一個台階。看來美國的判斷是沒錯的,我的判斷也是沒錯的,嗬嗬。不過更沒錯的是我們爭氣的軍事科技工作人員,真應該好好的讚一個!
當然我們還不能說我們的發動機就此已經是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當今中國的國防安全,陸海空二炮在整體格局上基本保障了我們在路基固有領土上不被侵略。但是,筆者整理了一下我們在關鍵技術上的安全問題,還不夠完善。這是當今軍隊和民用等中國整體社會正常運轉的關鍵點,研究後,筆者既興奮,又擔憂。
國之利器,不可受製於人。筆者主要研究了現在中國在關鍵技術上的短板,如下:國產航空發動機、導航係統、大直升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1-26 19:21:12)


中國和印度發生戰爭?這怎麽可能。印度主動進攻中國?印度人腦袋還沒有這麽發熱?現在是印度人占據著藏南地區,難道印度人會為並不重要的阿克塞欽地區和中國翻臉嗎?我想不會。中國進攻印度?需要找什麽借口?收複領土嗎?不承認“麥克馬洪線”,在中緬邊界劃分時卻實踐了這條線。讓外國人怎麽看待中國人的口是心非?
鑒於此,中印戰爭不會爆發,中印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潛射導彈為了避免砸艇,都是斜向外發射,即使砸下來,按照拋物線彈道,落點也離開艇一定距離了。況且實彈發射前無動力的模型彈不知道彈射了多少回,也沒有發生砸艇的事情。
  台灣的新聞總喜歡搞穿越,這不是20多年前巨浪1號試驗時的那次意外嘛。中國早期型號地麵發射試驗,掉下來砸壞了發射車,幾名隨車人員犧牲。傳到西方就變成了水下發射失敗,掉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總之不知什麽原因,1996的殲-10原型機大量使用了蘇-27的製造工藝,這些圖片中的殲-10帶著蘇-27戰機明顯的特有質感,很粗糙,笨重,讓人一看就懷疑是不是能夠飛起來。從時間上看,這張圖片出現在1996-1998年,中俄簽署協議,沈陽飛機工業公司開始組裝Su-27SK的幾年後,這可能說明成飛和沈飛合作生產殲-10(僅個人猜測),但這張圖片僅僅是個開始,很快幾年後殲-10的製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自元級潛艇露麵以來,其新穎的外形和優異的性能就引起了全世界軍事愛好者和各國軍事專家的關注,更是令美國情報部們躁動不止。元級作為我國最新一級的常規潛艇,代表了我國當前的常規潛艇最新技術。西方專家們連稱意想不到的速度,出乎意外,出乎意外……隨之,各種分析紛遝而至絡繹不絕座位。代表西方的軍事主流媒體之一的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對中國的元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們確實軍援給伊拉克近千輛69-2坦克(這筆賬現在還沒結完呢),
  一、69坦克結構上先天不足,
  1、設計不合理的蜂窩狀油箱。
  如何充分利用坦克內部的空間是任何一個坦克設計師千方百計都在考慮的,如何放置一頭尖,一頭粗的炮彈,則是最困難的,既要便於裝取,又要提高防護性,總是很矛盾。
  美軍M係列坦克是把炮彈放在坦克炮塔的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6]
[27]
[28]
[29]
[30]
[>>]
[首頁]
[尾頁]